诗歌的历程及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docVIP

诗歌的历程及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的历程及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 诗歌的历程 风吹不去心中的古典——诗歌的历程 1、《诗经》及六义 2、屈原与楚辞 3、五七言诗和两汉诗坛(上) 4、五七言诗和两汉诗坛(下) 5、建安风骨之三曹七子(上) 6、建安风骨之三曹七子(下) 7、两晋文坛的诗人诗歌(上) 8、两晋文坛的诗人诗歌(下) 9、南北朝的诗风变迁~山水文学与元嘉三大家(上) 10、南北朝的诗风变迁~山水文学与元嘉三大家(下) 11、南北朝的诗风变迁~南朝和北朝的乐府民歌 12、南北朝诗风的变迁~永明体及齐梁宫体 13、绝句、律诗的成型 14、唐诗 15、初唐四杰 16、“文章四友”同“沈宋” 17、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 18、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19、七绝圣手王昌龄 20、诗中有画王摩诘 21、谪仙李太白 22、“高岑”和边塞诗(上) 23、“高岑”和边塞诗(下) 24、诗圣杜子美 25、五言长城刘长卿 26、大历十才子 27、韩愈的“以文为诗” 28、孟郊与贾岛 29、韦应物、柳宗元 30、刘禹锡的诗歌特色 31、“元和”诗风及新乐府运动(上) 32、“元和”诗风及新乐府运动(下) 33、诗鬼李长吉 34、李商隐、杜牧 35、“秦妇吟秀才”韦庄 36、唐、宋诗的异同 37、宋代诗部分--宋初诗坛的主要流派 38、宋代诗部分--梅尧臣与欧阳修 39、宋代诗部分--王安石的诗歌成就 40、宋代诗部分--东坡居士苏轼 41、宋代诗部分--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42、宋代诗部分--爱国诗人陆游 43、宋代诗部分--杨万里和他的“诚斋体” 44、宋代诗部分--南宋四大诗人之范成大 45、宋代诗部分--永嘉四灵和江湖派 46、宋代诗部分--宋遗民诗人代表及其作品 47、宋代词部分--词的产生与成型 48、宋代词部分--宋以前的词人词作 49、宋代词部分--二晏词 50、宋代词部分--柳永词 51、宋代词部分--欧阳修的词 52、宋代词部分--苏轼词 53、宋代词部分--秦观词 54、宋代词部分--周邦彦的词 55、宋代词部分--李清照词及其词学理论 56、宋代词部分--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57、宋代词部分--吴文英的词 58、宋代词部分--张炎词及他的词学理论 59、金元时的重要词人 60、金元时的代表诗人 61、元曲(上) 62、元曲(下) 63、元末明初的诗坛 64、明诗(一、二) 65、明诗(三) 66、明诗(四、五) 67、明代的民歌俗曲 68、明清易代之际的主要诗人诗作 69、清代诗部分--清代前期的诗风 70、清代诗部分--清代中期的诗人 71、清代诗部分--鸦片战争后的诗坛 72、清代词部分--阳羡派与浙西派 73、清代词部分--纳兰性德和他的《饮水词》 74、清代词部分--清中叶的常州词派 75、清代词部分--近代的著名词人1、《诗经》及六义 1、《诗经》及六义 ????《诗经》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的时间大约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五百多年 之间,编成时间在春秋时代。   当然在《诗经》出现之前并不是没有诗歌存在,不过当时记录的手段使现在我们很难发 掘出更多的作品来进行考证,因此目前能看到的只是凤毛麟角,其中还夹杂着后人的伪作。   《诗经》中的作品大部分是民谣,还有一部分是贵族的作品,其中按作品性质和乐调的 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种体裁。还有的将《周南》《召南》单分出一体“南”,与 风、雅、颂并称为四诗。   《诗经》的成书系由行人、太师之类采集民谣和大夫创作以及宗庙乐章等编纂起来的, 至于孔子删诗的说法仅在《史记》中出现过,缺乏有力的证据。   诗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毛诗正义。大序》中,是这般说的:“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并为六义者,赋 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但历来对六 义的理解从古至今却不尽相同。关于风雅颂,基本上争论不是很大,至于属于表现手法的赋 比兴三义,有一种解释如下:   “赋”者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随物赋形。   “比”者比喻,借物托情,有显有隐,意在词外。   “兴”者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明朝人杨慎的《升庵词话》中讲道: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 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   在创作的过程中,表现手法经常相互联系使用,对后世历代诗人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也是极其深远的。象词赋中的“铺陈”即由赋发展而来,楚词中的“隐喻”便是比的延续; 兴,后来则成为《咏怀》等诸体的起源。   

文档评论(0)

gango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1月2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