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救援预案.doc

高空作业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救援预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空作业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救援预案 检测 根据国家标准《高空作业分级》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可划定为高空作业。 评估 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空作业。作业高度在5m以上到15m时,称为二级高空作业。作业高度在15m以上到30m时,称三级高空作业。作业高度为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可分为一般高空作业和特殊高空作业,特殊高空作业分为:强风高空作业、异温高空作业、雪天高空作业、雨天高空作业、夜间高空作业、带电高空作业、悬空高空作业、抢救高空作业。 监控措施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结合工程特点,相应的制定各种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其要求如下: 每个工程项目在编制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时,要列入该项目涉及到的高空作业的各项安全技术,并尽量采取地面作业,减少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问题,既有一般要求,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网等,也有各种专项措施。 为了明确职责,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施工以前,应该由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逐级向有关人员作好安全技术交底。高空作业人员在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解决和落实之前,不能进行施工。对各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一一加以检查,经确认完好后,才能投入使用。 高空作业人员,每年需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可安排他们从事这类工作。 高空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着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危险性较大,对此类人员要经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后再持证上岗。 高空作业中使用的物料应该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邻边或洞口附近,也不可妨害通行和装卸。对作业中的走道、通行板和登高用具,都应加以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剩余材料和废物等都要加以清理和及时运走,不得随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时不得抛掷。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防跌落伤人。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和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务必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决对危害人身安全的隐 患。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都不得损毁、位移和拆除,有些施工需要而暂时拆除或移位的都要经过施工负责人审批后才能移动,并在工作完毕后立即恢复。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等安全措施。 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完成后,应按类别逐项加以量验并做好记录。随着工作向上进展,高空作业的工作量会随着增加,应采取分层和定期检查。 高空作业中应制定专门的邻近作业、洞口作业、悬空作业等的安全防护措施。 应急与救援预案 高空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邻边作业:施工场所作业面的边沿(如基坑边、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窗台墙或女儿墙高度低于800mm等无围护设施,人与物均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属邻边作业。 洞口作业: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中的各类预留洞口,以及通道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口等,作业人员在附近工作并有坠落危险时,为洞口作业。 悬空作业:施工过程中,在周边临空情况下,处于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时,所进行的高空作业,为悬空高空作业。 交叉作业:在竖直平面上,处于空间贯通状态下,于不同层次中,上下同时进行的高空作业,为交叉作业。 在进行上述作业时,在预留洞口必须埋钢筋网。在邻边作业时必须重量设置1m高的双层围护或搭设安全网。 报警通讯 发现险情的人员应立即向指挥部值班室进行报告,报告时应详细说明以下几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2)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指挥部值班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伤亡情况迅速向有关部门汇报。 现场抢险 医疗队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在现场受伤人员较多、受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的情况下,应该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积极开展现场自救。 条件保障 器材 高空作业事故应急与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组具体进行采购,应以满足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为标准。救援器材平时的保管、存储和保养由供应科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救援材包括:(1)通讯器材,如对讲机、救援现场广播等。(2)救援防护器材,包括救援人员的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等。(3)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的必要一些器材和设备。 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

文档评论(0)

我家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