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ICP, CAS, China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内容 研究背景 研究进展 小结与展望 研究背景 应用价值:由于超疏水表面与水的接触面积很小,通过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及键的形成就被限制在较小的面积上。〔1-3〕 〔1〕A.N akajima,K .H ashimoto,T .W atanabe,M onatsh.C hem.2 001,1 32,3 1. 〔2〕冯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3〕S.H .L i,H .J. L i,X .B .W ang,Y L.S ong,Y Q.L iu,L .Ji ang,D .B .Z hu,J .Phys.C hem.B .20 02 ,1 06 ,9 2 74 亲水 疏水 超疏水 90o 150o 材料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 疏水材料表面制备粗糙微结构 实验表明:低表面能物质只是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基本条件,而具有足够粗糙度的微结构才是决定性的。〔4-5〕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4〕Feng L et al. Adv. Master. 2002,14:1857 〔5〕Nishino T et al. Langmuir, 1999, 15: 4321 超疏水表面的表征手段 1.接触角--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热力学平衡时所持有的角。 其中, γ sv, γsl, γlv,分别是固-气、固-液和液-气两相界面单位面积的界面自由能。 2.滚动角--一定质量的液滴在 倾斜面上开始滚动的临界角度。 a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表面 自然界中某些生物表面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已经能够用较少的材料优化成各种特殊形态的结构,呈现出完美的超疏水特性。 超疏水的荷叶表面 荷叶表面具有微米结构的乳突,同时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这种微纳米尺度复合的阶层结构有效降低了固体和液体之间紧密的接触,影响了三相接触线的形状,长度和连续性,使得水滴在荷叶上易于滚动,也是荷叶表面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20〕Barthlott W, Neinhuis C. Planta, 1997, 202: 1 〔18〕Jiang L, Liu H, Feng L, et al. langmuir, 2004, 20: 5659-5661 〔19〕Sun T, Feng L, Gao X et al. Acc,Chem.Res.2005,388:644 超疏水的蝉翼表面 1.刻蚀法 D.O等人〔6〕利用光刻蚀的方法制备具有微米级柱状阵列结构的硅表面,然后用硅烷化试剂进行疏水处理得到超疏水表面。 〔6〕 D.O ner,T. J. M cCarthy,L angmuir2 000,16 ,77 77. 纳米结构产生高接触角 2.模板法 Guo 等人〔7〕利用滚模印刷法,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加热压印的方法,在聚合物薄膜表面制备出纳米柱状结构,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 〔7〕S.S hibuichi,T .O nda,N .S atoh,K .T sujii,J. P hys.C hem.1 996,100,1 9512 Lin Feng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7), 1221 聚丙烯腈( PAN )纳米纤维的侧面SEM图 173.8 3.电化学法 Zhang 等人〔8〕采用电化学法,在基底硅片表面用聚合物电解质修饰后,表面生成树枝状分形结构,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6°。 〔8〕 X.Z hang,F .S hi,X .Y u,H .L iu,Y Fu,Z .W ang,L .Ji ang,X .L i,J. A m.C hem.S oc.2 004,126, 3064 4.异相成核法 Onda 等人〔9〕在烷基乙烯酮的二聚体中混入少量二烷基酮,置于玻璃片上熔化,氮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以二烷基酮为晶种,形成具有分行结构的超疏水表面,与水接触角174°。 〔9〕 C. Guo, L. Feng, J. Zhai, G Wang, Y Song, L. Jiang, D. Zhu, ChemPhysChem 2004, 5,75 0. 其它方法 相分离法[10] 电纺技术[11] 溶液法[12] 升华制孔法[13-17] …… [10]J.T .H an,D .H .L ee,C .Y Ryu,K .W Cho,J. A m.C hem.S oc.2 004,12 6,4 796 [11]L.Jiang,Y Zhao,J. Z hai,An gew Chem.In t.E d.20 03,43 ,43 38 [12]H.Y Erbil,A .L .D emirel,Y Avci,O .M ert,Sc ienc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ndyJ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