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第二节 开放时期的作品与潮流 域外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改革开放最终导致建筑设计领域向国外开放。 对国际先进规范做法和标准的熟悉,对新形制、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熟悉以及与外国投资者或港台投资者的联系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优势; 但对中国特有的地理、气候、材料、规划和设计规范不熟悉,对中国文化不熟悉是他们的劣势。 中国建筑师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绝大多数的建筑仍然由中国建筑师完成,即使是重大项目由外国建筑师中标,其施工图设计规范、材料等国情要求,根据中国的建筑法令仍需有中国建筑师设计,因而从本质上说,中国建筑毕竟要通过中国自己的建筑师的劳动才能建造起来。 (一)中国特色的再探索 在新时期中关心特色问题的人不少,由于主客观的条件限制,大多沿用历史主义的三种现成套路,但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始终是少数。 这一潮流在新时期始终不是主流,但随着国际性的建筑趋同和城市的特色危机日趋严重。 (二)南国新风与深广建筑师群 改革开放后,岭南建筑师成就广大。 他们遵循现代主义原则,对后现代主义不太以为然,但用现代主义来定义他们不是很准确的,因为他们不排斥传统,也不拒绝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启示。 现代主义原则,归纳为: 灵活空间的运用; 巧妙的庭院布局; 合理的经济结构。 80年代,深圳特区的大量优秀建筑师投入到策划到施工监理的全方位运作。 整个开放时期,深圳、广州建筑,尤以高层影响为大,这批建筑引进新材料,引进新的结构与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引进新设计手法,直到引进域外建筑方案。 (三)时代技术美的追踪 80年代后,在赶超世界的大规模建设中,社会对体现时代前进态势的技术美的需求日趋强烈。 岭南新建筑,尤其是重大的公共建筑项目在审美上也是遵循这一取向。 第四代建筑师从不同角度探讨新时期的设计创作道路的同时,对追踪世界上建筑技术美的表达也未甘沉默。 (四)在集合的层面的开拓 80、90年代,新材料成为建筑等级的身份证。 (五)新古典风韵的创造 古典情结是中国文化的必然取向之一,但新古典风韵与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国外新建筑理论与作品传入有更多联系,它们不同于此前的历史主义,有较强的理论思考与创新追求。 (六)地域文化表达 又称新地方主义,注意挖掘传统文化遗产,但强调体现场所空间的文化定位,反映地方的文化特色,不停留在对一般古典神韵的追求,因而新地方主义常常具有可以识别、可以感受到的地域标志,以至地域的宗教特色。 欧陆风 它是城中普通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的不顾环境的一种建筑风格,是中国90年代房地产业运作时不断出现的一个字眼、一种潮流。 它反映长期封闭状态结束后的社会不同层面的复杂追求,既有经济翻身者认识体验与拥抱世界的渴望,也有资本积累过程中对财富与权势的炫耀,也有对政绩、对告别昨日走向世界自以为是的标榜,还有纯粹的生意要求。 欧陆风建筑包含这从高贵典雅、异国情调猎奇、东施效颦到黏贴化装等不同层次作品。 建筑遗产保护 中国近代的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敦煌藏经洞的保护和20世纪30年代文化名人发起的保护苏州保圣寺罗汉像的活动。 60年代到90年代,先后四批公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0年代开始隋代安济桥的维修加固工程。 60年代完成元代建筑群永乐宫的迁建保护,其中壁画迁移成功具有世界意义。 70年代和80年代,兵马俑博物馆形成;完成麦积山石窟崖体的加固。 1989年-1993年完成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使得保护性建筑艺术和文化品味上获得提升。 到2000年,中国已有21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 第一节 现代台湾的建筑 台湾50年来的建筑发展轨迹 台湾50年来的城市和建筑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萌动期; 升腾期; 拓展期。 (一)萌动期 大陆涌入的大量人员缺少栖居之地,只能从简建设,新建筑层数低矮。规划建设主要沿袭日占时代的法规。 1953年到1960年,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开始扩张。替代传统民居,代表新的都市生活的公寓式住宅应运而生,每户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不等且重量不重质,这种使用公共垂直交通空间,有上下水与浴厕的住宅被称为集合住宅。 这一时期,商业仍沿袭旧法,是连栋式的店铺。 学校、医院、办公楼建筑也是在60年代有较多发展。 建筑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