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核电站通用机械设备》第4章(热交换器).ppt

《核电站通用机械设备》第4章(热交换器).ppt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⑶管长: 长度大,单位传热面积材料耗量低,过长不利于清洗和安装,一般取6米以下,最长不超过12米,尽量用标准管。 ⑷管子材质: 常用材料:碳钢、不锈钢、铝、黄铜及其合金、铜镍合金、镍、蒙乃尔合金、钛、石墨、玻璃等及其他特殊材料; 为满足介质工作压力、温度、化学兼容性、腐蚀性等工艺要求,采用复合管。 4.4.2.1换热管束 2.换热管束的排列: ⑴要求: 均匀、紧凑、易于清扫、满足整体结构要求。 ⑵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排列:布管紧凑,节约管板面积,传热系数较高,便于管板划线及钻孔,管间不易清洗;用于壳程介质污垢少,不需机械清洗,允许压降较高的场合; 转角正三角形排列:传热系数比正三角形排列略低,高于正方形,应用条件与正三角形一样,利于清洗; 4.4.2.1换热管束 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管间为直线通道,可用机械方法清洗,传热系数低于正三角形排列,转角正方形比正方形排列传热系数高,适用于流体压降小,管束可抽出清洗管间的场合; 4.4.2.1换热管束 组合排列 管束同心圆排列 同心圆式排列:小壳径时排列紧凑,靠近壁壳的地方布管均匀,介质不易短路; 组合排列:用于多管程热交换器。 4.4.2.1换热管束 管外径/mm 19 25 32 38 45 57 管间距/mm 25 32 40 48 57 70 管板槽两侧管心距/mm 38 44 52 60 68 80 3.管间距: 换热管与管板用胀管法连接:管间距至少为管外径的1.25倍,以保证管间小桥在胀接时有足够的强度; 换热管与管板用焊接法连接:管间距可小一些,但要保证壳程清洗时有6mm的清洗通道,壳程用于蒸发过程时,为使气相更好的溢出,管间距可加大到1.5倍管外径。 多管程热交换器在管板上应设分程管板槽,槽宽12mm,槽两侧管心距见下表: 4.4.2.1换热管束 管束安装转角 4.管束安装转角: 对卧式冷凝器,为减小液膜在列管上的包角,管板在装配时其轴线应与设备的水平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如图所示: 正三角形排列: 正方形排列: 4.4.2.1换热管束 5.管束分程: ⑴分程原则:采用偶数,每程管数相等,分程隔板形状简单,相邻程间跨成温度不超过20℃。 ⑵分程方法:平行和T形两种,两者各有优劣。对4程管,前者在工艺安装采用换热器迭加时,接管方便,可使箱内放尽废液,后者在制造上可与双程管板共用模板,可多排管子。 分程隔板布置如图: 4.4.2.1换热管束 平行和t形分程法 功能:固定换热管束,作为热交换器两端间壁将管壳程分开。 1.管板管孔: ⑴管板孔径和允许误差: 符合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应规定。 ⑵管孔数: 其中,F—总传热面积,m2; d??—管外径,m; L—单程管长,m。 根据管孔数,管间距及排列方式可以用作图法最后确定管数。 4.4.2.2管板 假设热交换器绝热良好,热损失可以忽略,则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热量等于冷流体中吸收热量。 Q=Wh(Hh1-Hh2)= Wc(Hc2-Hc1) (4-6) 式中:Q—换热器热负荷(传热速率),kJ/h; Wh ,,Wc—流体质量流量,kg/h; H—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kg。 4.3.3.3 能量衡算方程 1.热交换器两流体无相变,流体比热不随流体温度变化时,或可取平均温度下的比热: Q=Whcph(T1-T2)=Wccpc(t2-t1) ( 4-7 ) 式中:cp—流体平均定压比热,kJ/(kg · ℃); t—冷流体温度,℃; T—热流体温度,℃。 4.3.3.3 能量衡算方程 2.若热交换器的热流体有相变,如饱和蒸汽冷凝: Q=Whγ=Wccpc(t2-t1) (4-8) (4-8)式的应用条件为冷凝液在饱和蒸汽温度下离开换热器。 若低于饱和蒸汽温度 : Q=Wh[γ+cph(Ts-T2)]=Wccpc(t2-t1) (4-9) 式中:cph—冷凝液的比热, kJ/(kg · ℃) 。 3.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考虑热量损失 : Q=(1-x%)×[Whcph(T2-T1)]=Wccpc(T1-T2) (4-9a) 4.3.3.3 能量衡算方程 换热器中任一截面间壁两侧流体的传热速率方程可仿照对流传热速率方程表示 dQ=K(T-t)dS=KΔtdS (4-10) 上式为换热器总传热速率方程式。表明总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差下的热通量。 式中:K—换热器局部总传热系数, W/(m2·℃) ;

文档评论(0)

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章节测验不包含期末考试,题库具有时效性,请留意文档上传时间;课程会更新,有更新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