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一个民族服饰 的形成除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其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的 影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55个,人口虽然占全国人中的约 8% ,居住面积却约占全国面积的50%-60%,由于他们居住的地区地形、气候、植物、 矿产资源、农业生产,以及他们宗教信仰有相同也有不同,随之形成的服饰也有其共性 和个性,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种的服饰艺术,让我们体会到了少数民族顺应 自然,热爱生活,勤劳智慧的灿烂文化。 青藏高寒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青藏高寒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不到1%,在这因新 构造运动大幅度的差别上升造成地势高峻,地貌复杂的山原上,居住着藏族,门巴族、 珞巴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日照强,高原形 成了气温低、日温差大,干温季分明,干季多大风,湿季多夜雨的特点。为了适应这样 的高寒气候,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利用高原牧区丰富的动物皮毛制成皮袍、皮靴、皮帽 用防寒,同时,在皮袍的制作上多采用开胸、长袖连接下身摆裙,以应付高原地区温度 变化大,天气变化异常的恶劣气候,以藏族男子为例:袍内着布衣或袒胸,中午炎热时 褪下缠于腰间,早晚寒冷时穿好,只露出右臂便于劳作。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 为方便放牧抵御猛兽,他们的服饰设计上采用腰带短、长刀、火石等饰品,由于深受佛 教影响,藏族和门巴族服饰上多戴佛珠,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少数民族腰间挂有 银饰和铜饰的品种形式繁多,走动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西北干旱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西北干旱区是广阔的欧亚大陆草原、荒漠区的一部分,地处内陆四周多山,夏季风的影 响微弱,气候属于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气候长期干燥,冬夏气温变化剧烈,大陆性 气候显著。本区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 孜族等,这一地区服饰的共同特点在于服装在样式上设计简洁,服装饰品少,服装面料 多采用适于夏季高温干燥天气的绸子和冬季保暖性能好的土布,女装多为裙装,自胸间 捏多褶,下裳宽大,男装多为长裤、长筒革靴(回族除外)裤腿扎进长筒靴,有防寒的功 效。西北地区多信奉伊斯兰教,根据伊期兰教的礼节,如果到室外头不戴遮盖物就是对 天的亵渎,所以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头戴的一般是最轻最小的圆帽或一块头巾。由于地 理环境的不同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男子多配长袍,女子多配各种绣花、坎肩,这种服装 既适宜昼夜温差大的变化,又能在空气湿度极为干燥高温的夏季充当“鼓风机”的作 用,而内蒙古高原地区生活的蒙古族,男女服装均大襟长袍,腰间束带,同新疆地区相 比无钮扣对襟长袍更容易抵御北方的寒风侵袭。 西南季风区少数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西南地区深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中亚 热带,西南季风活跃西部,干湿季节交换明显,东南季风活跃东部,气候终年湿润、湿 度大,冬雨多,因处于三大板块相对运动的地区,山地高原多,河流纵横交错,地貌类 型多样,这里聚居生活着的少数民族较多有黎族、壮族、瑶族、苗族、布依族等数十个 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紧身、轻巧、利落,便于平时农业 繁忙时提高劳动效率;其次无领、赤脚、裸露部位多,戴斗笠或缠包头可以适应湿润、 降水多的气候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男子的服装,各民族几近一致,变化较少;再次服 饰在用料上采用自织布或彩绸、运用矿物和植物染料工艺加绣自己熟悉的山水、花鸟、 树木等图案,明显体现出山乡的苍翠与水乡的秀美。当然这些民族服饰也有不同,象彝 族的披风“擦尔瓦”,蹲着休息时自然形成小围帐,可以遮风和避雨防寒,还有羌族, 因为祖先是以畜牧业为主,所以男女皆穿毛皮朝里的羊皮坎肩,其肩部与前襟下摆等处 均露出长的羊毛,敞开搭在肩上,这可以看成是羌族古代服装的衍化物,除此之外还有 基诺族的尖顶帽等明显反应了西南少数民族在服装上的个性。在饰品的选择上,有的民 族比较简洁,有的民族非常重视,如佤族所居住的沧源和西盟地区,蕴藏着金、银、石 英、云母等矿藏,女子习惯在小腿和腰间绕藤圈,上臂及手腕处戴银饰,项间还要戴上 银项圈、项珠,有的挂上多串彩珠,此外景颇族的银饰,苗族的银凤冠都表现出西南少 数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个民族因散居几处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 点:居山里者,裙略短,便于攀登,居平原者,裙略长,踏草行垅,居水边者,衣简洁, 适于洗涤。 东北冷湿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东北地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