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docxVIP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 2.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热身小游戏,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给下面语句断句.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由刚刚的小游戏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何为断句: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标记为“/”。 (三)考试说明: 文言文语句停顿是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所以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是近年中考常有的题型.南充市对于文言文断句的考试形式都是直接划分语句的朗读节奏.? (四)文言断句的步骤 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如何才能把这一类型的题做得又好又快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文言文断句的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3)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五)断句小技巧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文言断句小技巧: 由点探规律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规律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 只提名不提姓了。 练习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书 而 读 之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书 而 读 之 寻面总规律 探究二:下列句子断句的特点 2.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乡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乡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规律二:借助动词断句。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找出了动词,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规律三: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较多。如“盖” “夫” “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 “乎” “哉” “焉” “也” “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 “以” “则” “而”等常放在句子中。 规律四:借助对话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问”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规律五:借助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断句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实战练规律 练2: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 练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练4: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练5: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解析2: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 解析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解析4: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