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徐长龙:“钟情”蜈蚣三十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方城徐长龙:“钟情”蜈蚣三十载   一提起五毒之一的蜈蚣,别人望而生畏,而他却情有独钟方城县独树镇马库庄村农民徐长龙为之钟情了30年:蜈蚣成了徐长龙致富的独门绝技。   敢吃螃蟹把蜈蚣弄回家养   马库庄村地处黄石山脚下。当地村民靠山吃山,每逢农闲,他们就三五成群上山扒(捕捉)野生蜈蚣,然后拿到药店里换钱,每天能有两三元的收入。但好景不长,由于过分捕捉,当地野生蜈蚣濒临灭绝,徐长龙和乡亲们依靠抓蜈蚣换来温饱的想法很快破灭。   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马库庄村不少村民搞起了副业,有人养兔、有人养羊、有人养鸡徐长龙也在打着小算盘。百足之虫在他眼前重现,他眼光一亮:决定把野生蜈蚣弄回家养,这可是个独门生意,肯定能弄出大门道。   肯下苦功写养殖日记16本   1982年的一天,而立之年的徐长龙决心开始他的蜈蚣事业:带领全家在黄石山上扒了一星期的野生蜈蚣。接下来的一连串大动作和最终结果令他意想不到:腾出家人住的屋子,在室内养殖;岂料三四个月后,一条条蜈蚣身体发黄,并逐渐生病死亡。花光积蓄在院子里建水泥池,在池子里养。结果稍有起色,蜈蚣活时间长了,但少有繁殖。10至12个月后,蜈蚣又生病死亡。毒物就是毒物,真有些邪门。徐长龙不信邪。上山抓,回家养,生病死,再上山抓、回家养,如此不畏辛苦地反复,他要和这些毒物拧劲儿斗争。   徐长龙不打无准备之仗。反复中,他把蜈蚣各个时期的生活习性都记在笔记本上,加起来足有16本。这是我的心血,我的命根子。徐长龙告诉笔者。跟毒物打交道,吃苦头必不可少。被蜈蚣咬是常有的事,胳膊往往肿得上下一般粗,六七天不能端碗拿筷子。徐长龙说。   终有所成推仿生态养殖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7月,徐长龙利用总结出的仿生态养殖法养殖发现,蜈蚣基本上没怎么死。8月,他再次进行巩固试验,结果依然。这个结果,让徐长龙整整等了24年。这24年,我从没有放弃过。我始终告诉自己,一定能制伏这个毒物。2006年9月他又投资15万元,承包了附近荒山上的30亩地,建起金头蜈蚣野外养殖基地,开始在野外大规模利用仿生态养殖模式养殖蜈蚣。日常管理比较简单。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可作为它们食物的种类非常多,如蟋蟀、蝗虫以及蝇类、蛾类等,也可喂植物类饲料。白天忙完农活儿,晚上8点以后,徐长龙开始给蜈蚣喂食。一条成熟的蜈蚣吃一次食可管10天以上。但每次喂食不是所有的蜈蚣都出来吃,所以必须坚持每天喂养。为降低成本,徐长龙养的蜈蚣都是自繁自育。每条种蜈蚣售价在10元左右,商品蜈蚣售价6元左右。   仿生态养殖模式,生产周期是2~3年。为缩短养殖周期,徐长龙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养殖大棚,进一步改善养殖方式。成功的徐长龙以及他的毒物蜈蚣开始大受欢迎。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徐长龙愿意献出他的独门绝活,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以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文档评论(0)

毛毛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毛毛虫的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