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6 题。
天行者刘醒龙
① 在乡教育站万站长的安排下, 高中毕业的张英才到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界岭是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 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 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 孙四海怎么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 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 这课怎么上。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 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 孙四海说, 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 返回时, 教室里多了一头猪。 张英才去撵, 学生们一起叫起来:“ 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 就喜欢吃粉笔灰。” 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 别理它就是, 往下去, 张英才更无法专心, 他看看猪, 看看学生, 心里很有些悲凉。
③ 山太大, 天也黑得早, 看似黄昏, 实际上才四六左右。 放学后, 留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十几个学生, 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 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 眼里没有学生, 只有猪, 张英才感到很空虚。 他取下那支凤凰琴, 拧下钢笔帽, 左手拿着它拔动琴弦, 右手去按那些健, 试着弹了一首由子, 不算好听, 过得去而已, 弹了几下, 就没兴趣了。 他歇下来后, 忽地一愣: 怎么音乐还在响? 再听, 才明白是笛子声。 张英才趴到窗口, 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 各自横握一支竹笛, 正在使劲吹奏。
④ 山上升起了云雾, 顺着一道道峡谷, 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团, 背阳的山坡上铺满阴森的绿 ,早 熟的稻田透着-- 层浅黄 ,一 群黑山羊在云团中出没, 有红色的书包跳跃其中, 极似潇潇舂雨中的灿烂桃花. 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 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 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
⑤ 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 ,听 下去才知道是那 首《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 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 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 两支笛子, 一个声音高亢, 一个声音低回, 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
⑥ 张英才走到旗杆下: “ 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
⑦ 孙四海和邓有米没有理他。 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 可是没用。
⑧ 忽然间, 哨声响起来. 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 走到旗杆下, 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 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 余校长望望太阳, 喊了声立正稍息, 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 那褂子肩上有个大洞, 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拉拢来, 遮住那露出來的一块黑瘦的肩头。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 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 余校长试了下, 见旁边还有几个穿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 便作罢了。
⑨ 这时, 太阳已经挨着山了。
⑩ 余校长一声厉喊: “ 立正—— 奏—— 国歌! 降—— 国旗! ” 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 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繩子, 国旗徐徐落下后, 学生们拥着余校长、 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
? 这一幕让张芙才着实吃了一惊, 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 升国旗的那种场面, 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
? 夜里没有做梦, 睡得正香时, 忽然听到笛声, 吹的又是国歌,
? 张英才睁开眼, 见天色已亮, 赶忙起床, 披上衣服走到门外。 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 佘校长站在最前面, 一把一把地扯着旗杆上垂下来的绳子。 余校长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国歌的邓有米和孙四海, 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长家的那些学生。 九月的山里, 晨风又大又凉, 这支小小队伍中, 多数孩子只穿着背心短裤, 黑瘦的小腿在风里簌簌抖动。 大约是冷的缘故, 孩子们唱国歌时格外用力。 最用力的是余校长的儿子余志。 国旗和太阳一道, 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 孩子们才就地解散。
? 张英才走过去, 问余校长: “ 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 ”
? 余校长说: “ 这事是大家自愿的。”
? 张英才又问: “ 孩子们也愿意起这么早? ”
? 余校长说: “ 开始不愿意, 教了一阵就愿意了。”
? 余校长忽然伤感起来, 他指着正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 “ 又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 昨天他还在这儿。 夜里有人稍来口信, 他父亲在外面挖煤, 出事故死了。 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 他不回去顶大梁, 日子就没法过了。他才十二岁呀! 听到父亲的死讯, 只红了红眼圈, 硬是犟着没有哭出来, 收拾书包时一点方寸也没乱, 就连借别人的橡皮擦都晓得还。我怕他难过, 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 说自己会抽空读书, 将来若是出息, 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 还说, 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 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 边想着老师和同学 ,一 边唱国歌 。只 要能唱歌 ,他 就什么也不怕 。”
? 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服窝。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