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
“请求批评与要求赞扬”深度解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毛姆说:当人们请你批评时,其实要的不过是赞扬。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概念阐释:
毛姆: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1919年,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毛姆于1928年定居法国地中海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去英、美宣传联合抗德,并写了长篇小说《刀锋》(1944)。1930年,长篇小说《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卡塔林纳》出版,此外又发表了回忆录与文艺批评等作品。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他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1959年,毛姆作了最后一次远东之行。1965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的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人们:具有普遍性,存在于广泛的现实群体之中。
批评: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请求批评:主动姿态,不是接受批评的被动局面。为了表现谦虚选择了请求批评,是有学识、有修养的表现。
其实:点明表层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揭示本质
不过是:表转折
要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
赞扬: 对优点、特长进行称赞、表扬。
要求赞扬:假借了请求批评的托辞,为了表现谦虚选择了虚伪,动机是不真诚的,失去了批评的真价值。
构思过程
(1)请求批评者为什么不直接请求赞扬?
被认可的渴望:主动请求批评是低姿态的谦恭;
舆论道德审判的压力:主动请求赞扬则被理解为高傲与自负,进而上升到对其本人做此事之初心不纯的批判。
(2)批评者能客观批评吗?
人性中的虚荣决定了批评者不能客观评价。人情练达即文章,批评者大抵是知晓这背后的人情世故的,顺水推舟,虚而批之,实则赞之,一片和谐,岂不美哉?
真诚的批评之言与忠言劝告也存在,如魏征之流“逆龙鳞”而直谏。
(3)如何破解“请求批评”与“要求赞扬”这一荒谬的行为?
走出“熟人社会”的圈子,不以亲疏远近、人情世故来左右客观评判;
保持坦荡和从容,保持对自己的真诚、对言行的真诚,不在社会性的表演中异化自己;
尊重客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无论是选择“批评”还是“赞扬”,基于得出建设性结论与推动事件实质性解决的目的;
营造“请求批评”的宽松文化环境……
立意参考
(1)请求者“请批”或“请赞”均要发乎于“真”;
(2)理性倾听,同时丰盈自身,方可不被外界之声音裹挟,拥有接纳美言的淡然,亦有虚纳批评的坦然,从而活出人生的自然。
(3)忠心地劝告,并好好地开导,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侮辱。
(4)打破虚假和谐,勇于真诚地批评他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心。若其“不听”,吾则止。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此谓“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此谓“失言”,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