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作者朱敦儒)拼音版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pdfVIP

古词《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作者朱敦儒)拼音版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标签 宋词三百首、豪放、爱国、怀念 拼音版对照版 jīnlíngchéngshàngxīlóu yǐqīngqiū wànlǐxīyángchuídì dàjiāngliú 金 陵 城 上 西楼 倚 清 秋 万里夕 阳 垂 地 大 江 流 , 。 , 。 zhōngyuánluàn zānyīngsàn jǐshíshōu shìqiànbēifēngchuīlèi guòyángzhōu 中 原 乱 簪 缨 散 几时 收 试 倩 悲 风 吹 泪 过 扬 州 , , ? , 。 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 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 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收复国土。倩:请。扬州:地名,今 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赏析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 “万方 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 “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 “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 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 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 《九辩》中写道: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 《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 “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 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 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 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 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 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 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 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 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 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 “衣冠南渡”。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 “中原乱,簪缨散”的 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 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 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 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 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 精神,感人至深。 关于作者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 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 (1159)卒。有 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 “词俊”之名,与 “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 中八俊” (楼钥 《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2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