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十问歌”、“二纲六变”、“脉神章”。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27部脉。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 明·周学霆《三指禅》 * . 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清·林之翰《四诊抉微》提出“十问歌”、“二纲六变”、“脉神章”。 清·汪宏《望诊遵经》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鞠通《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 . 近代: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陈泽霖的《舌诊研究》; 李乃民主编的《中国舌诊大全》; 刘冠军《脉诊》 赵恩俭《中医脉诊学》;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 《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 * . 时 代 姓 名 论 著 贡 献 公元五世纪 为四诊奠定基础 春秋战国 黄帝内经 为诊断方法、辨证学的建立奠基础。 春秋战国 难经 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 西汉 淳于意 创“诊籍”,为后世病案奠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开创辨证论治先河 东汉 华佗 中藏经 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 西晋 王叔和 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 隋代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 南宋 施发 察病指南 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 元朝 敖氏 点点金、金镜录 论舌第一部专著 杜清碧 伤寒金镜录 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 金元 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 诊病辨证重视病机 李杲 脾胃论 辨脉重视四诊合参 张从正 儒门事亲 主张从外知内 朱丹溪 格致余论 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 明清 叶天士 温热论 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吴鞠通 温病条辨 吴又可 温疫论 发 展 简 史 * . 四诊 望诊---视觉观察--- 闻诊---听觉和嗅觉-- 问诊--语言交流--- 声音和气味的变化 疾病的发生过程、现在症状 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切诊-- 脉象和身体局部的变 ----- 触觉 病人全身及局部神色形 态和排泄物的形色质量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 . 对瘟疫的诊断 他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也就是说,引起温疫的原因,不是以前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过度的天气变化,而是另外有一种独特的气。 * . 《温疫论》里还说:“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 老先生的意思就是说,这温疫,就跟过去的人要服的徭役一样,挨家挨户的,谁都躲不过,无论年龄性别,得病的人,症状都差不多,而且他认为这种异常的气,是从口鼻(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的。 对瘟疫的诊断 * . 对瘟疫的诊断 明朝末年,具体说是崇祯壬午年,也就是公元1642年。 荷兰人列文虎克改进显微镜是1673年,之后又过了100年,西方人才开始用显微镜逐步探究微观世界。 但是,中医在没有显微镜的时候,就坚定地确信一定有这样一种特殊的东西存在,当时吴老先生给起了个名字叫“杂气”,现在,被改叫做“病原微生物”。 * . 蒸馏水与急性病多进开水 蒸馏水亦系袓国始创。《本草品汇精要》“甑[zèng]气水,以物于炊饮饭时,承取”。 急性病多进开水,《本草纲目》言之已详,称为太和汤,能“助阳气,行经络”而又可“取汗”。盖病属阴邪,遇阳即散。 * . 口罩,作自中国元代,事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中。西医使用仅九十年,而中囯使用则七百年矣。 医生带戴口罩 * . 病房髹[xiū]漆浅蓝、浅绿 病房髹漆浅蓝、浅绿,宗《冯氏锦囊秘录》:“青禾绿草,可以养目”之旨。 * . 高足病床 高足病床,亦遵《寿世青编》:“凡人卧床,当令高,则地气不及”之遗训。 * . 鼻子是胚胎发生最早的器官 为《汉书?杨雄传》第一次道破。之后《方言》之“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正字通》:“人之胚胎,鼻先受形”。 * . 灌肠 灌肠,最早为《伤寒论》之蜜煎导和《千金要方》之“猪羊胆”。可知中医用“开塞露”、“甘油锭”式通便法已一千七百年。 * . 导尿 导尿,《医事启源》转引《千金要方》之方法,为用于男性,已沿用一千三百年。《卫生宝鉴》之用于女性者,亦五百六十年。 * . 鼻饲 鼻饲,始于《圣济总录》,已八百五十多年。 * . 内腔镜钳取异物 《儒门事亲》中初次介绍内腔镜钳取异物的方法。 (用纸 卷成筒,放入口中,再用筷子缚小钩取异物)。 * . 鼓膜按摩术 鼓膜按摩术,初见于《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记载了鼓膜按摩法:“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压,随按随放,随放随按,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按之数次,其气必至,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