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教学资料).doc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教学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教学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高等教育”中“哲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95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2 一、孔子的“性相近”论 2 二、孟子的“性本善”论 2 三、荀子的“性本恶”论 3 四、儒家管理哲学 3 五、总结 5 注释: 6 文2:管子中的人性论 6 【题目 】《管子》的管理心理学观念探析 6 二、管仲与《管子》 7 (一)管仲简介。 7 (二)《管子》的成书。 7 三、《管子》中的人性论。 8 (一)趋利避害的人性观。 9 (二)人性源于需要的驱动。 10 1.四欲四恶论。 10 2.需要的权重分层论。 11 (三)人性论评价及其与社会管理。 12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4 正文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教学资料) 文1: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如何认识人性决定了管理哲学的基本模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孔子的“性相近”论 孔子对于人性的经典论述是:“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他认为,人由先天遗传下来的本性出生时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和本质的差别,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任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塑造。正是由于人的不同经历,人性之间的差距才拉开了。这里强调是人的成长过程和环境要素影响了人性的发展。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季氏》)。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交的朋友(及周围的环境)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另外一句古语也正好印证了孔子的主张,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的人性主张还可以从其管理思想中找到线索。在整部《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且具有很强概括性的概念就是“仁”。关于“仁”的具体含义,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但从汉字结构上看,“仁”由“二人”组成,总体上是倡导关心人、爱护人、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此外,孔子反复强调以“德”为中心的管理手段,主张通过疏导、示范和感化等方式影响别人和管理老百姓。 二、孟子的“性本善”论 孟子对于人性的经典论述是:“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向善的本性,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人没有不善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孟子通过流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善”是人性的本质属性。“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的“仁义礼智”具体指的是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皆有之” 对于现实中那些不善的人和现象,孟子解释说,“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告子上》)。就像通过外力改变水流一样,人干坏事不是因为本性的原因,而完全是因为受外界的影响造成的。所以人性的善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三、荀子的“性本恶”论 荀子对于人性的经典论述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不是“伪装”,而是“人为”的意思。荀子认为人“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荀子提出必须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约束。所以他就此得出结论:“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荀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从人的生物本性出发,通过对本来的欲望与现实表现的对比分析认为,违背本性的行为都是因为人为影响即外部约束力量的存在才产生的,并不是人生来就是这样的,因此称为“伪”。荀子关于人自然需求的主张应该引起现代管理者的重视。 四、儒家管理哲学 尽管儒家三位代表人物对于人性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在人性塑造的终点上却是殊途同归。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荀子提出,“涂之人可以成为禹”(《荀子·性恶》)。包括孔子的主张在内,儒家“人性论”最终的价值取向却不约而同的指向了人的善行。儒家期望人能够通过影响、教育、教化而最终成就“善”。如此的“人性论”决定了其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以人为本。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最典型的管理结构就是社会统治体系,国君是最高级别的管理者。所以,“以人为本”在儒家思想中更侧重于“以民为本”。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