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全国)
目录
鲁迅《阿 Q 正传》☆☆☆☆☆ 3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3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4
沈从文《萧萧》☆☆ 4
茅盾《春蚕》☆☆ 4
吴组缃《荨竹山房》☆☆☆ 5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5
老舍《断魂枪》☆☆☆ 5
萧红《小城三月》☆☆☆ 6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7
张爱玲《金锁记》☆☆☆ 7
孙犁《荷花淀》☆☆☆ 8
郭沫若《凤凰涅槃》☆☆☆☆ 8
闻一多《死水》☆☆☆ 9
戴望舒《雨巷》☆☆☆ 10
徐志摩《再别康桥》☆☆☆ 10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11
卞之琳《断章》☆☆☆ 11
穆旦《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12
阿垅《纤夫》☆☆ 12
冯至《十四行集》☆☆ 13
郑敏《金黄的稻束》☆☆ 13
陈敬容《力的前奏》☆☆ 13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4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14
鲁迅《死火》☆☆ 15
胡适《追悼志摩》☆☆ 15
巴金《灵魂的呼号》☆☆ 16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16
何其芳《雨前》☆☆☆ 16
林语堂《言志篇》☆☆ 17
夏衍《包身工》☆☆☆ 17
陆蠡《囚绿记》☆☆ 18
聂绀弩《蛇与塔》☆☆☆ 18
萧乾《活宝们在受罪——空袭下的英国家畜》☆☆ 19
36. 曹禺《雷雨》☆☆☆☆ 19
夏衍《上海屋檐下》☆☆☆ 20
郭沫若《屈原》☆☆☆☆ 20
贺敬之、丁毅《白毛女》☆☆☆ 21
凌叔华《绣枕》☆☆ 21
鲁迅《铸剑》☆☆☆ 21
台静农《拜堂》☆☆ 22
废名《桃园》☆☆ 22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22
杨逵、胡风《送报夫》☆☆ 23
茅盾《子夜》☆☆☆ 23
艾芜《山峡中》☆☆☆ 23
许地山《春桃》☆☆ 24
老舍《骆驼祥子》☆☆☆ 24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24
钱钟书《围城》☆☆☆ 25
1
巴金《寒夜》☆☆☆ 25
冰心《小诗四首》☆☆ 25
田间《给战斗者》☆☆ 26
艾青《我爱这土地》☆☆ 26
鲁藜《泥土》☆☆ 26
杜运燮《山》☆☆ 26
58.. 鲁迅《春末闲谈》☆☆☆ 27
梁遇春《谈“流浪汉”》☆☆ 27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27
丽尼《鹰之歌》☆☆ 27
李广田《山之子》☆☆☆ 28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28
梁实秋《雅舍》☆☆☆ 28
田汉《南归》☆☆☆ 29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 29
陈白尘《升官图》☆☆☆ 29
2
鲁迅《阿 Q 正传》☆☆☆☆☆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 1918 年,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连载形式发表。小说集《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有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阿 Q 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
阿 Q 的人物形象
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落后贫苦雇农,性格质朴、愚昧又狡猾,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 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
②阿 Q 的革命:对革命的认识非常幼稚模糊,他假想的革命目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是千百年来农民阶级“改朝换代”的旧式革命愿望。他对革命的向往表现了贫苦农民要求改变被压迫被欺辱的现状的基本愿望。最后被“革命党”糊里糊涂枪毙,至死没有认清被杀原因,深刻表现了中国贫苦农民在所谓的“革命”中充当牺牲品的可怜命运。
阿 Q 形象的深广内涵(本文主题思想)
①典型意义: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刻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表达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主张。
②大团圆结局:通过对阿 Q“大团圆”结局的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皇朝,没有改变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也没有唤醒人民群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斗争,所以贫苦农民阿 Q 最终还是成为“革命” 的牺牲品。
艺术成就
①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阿 Q 这一艺术典型。阿 Q 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缩影,阿 Q 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 胜环境时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质。
②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