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黄埔区广附市级名校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

2022届黄埔区广附市级名校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文化常识运用不正确的项( )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冬至开始计算,每九天一个单位。等到了“九九”,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了。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都、敝、子”等,称对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已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襄阳古城以一座“城”的方式,传承、承载了汉江流域的历史文脉。 ②襄阳是国务院确立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③因此古城文化是襄阳历史文化的核心。 ④襄阳古城则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载体。 ⑤打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⑥未来襄阳古城将以遗产保护为前提。 A.⑤②③④①⑥ B.②④①③⑥⑤ C.③②④⑤⑥① D.①③⑥⑤④②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_。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________。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 ;其傅彩也, ;其长才也, 。炼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怡(yí)情 B.傅(fù)彩 C.处(chù)理 D.狡黠(xiá) 2.文中画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炼达 B.统筹 C.藻饰 D.犹如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B.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C.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D.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个成语,叫做不识丁, 。 , 。 ,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 ①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 ②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 ③“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简单不过了 ④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6.综合性学习。 “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善’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善”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从“”。“”即“羊”;“”,即“双目,眼睛”。成语“慈眉善目”中的“善”便是取其本义:___________;“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中“善”则取其引申义: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善”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礼记?中庸》)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③“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善”行德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xmlyjd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