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陶渊明》(容斋随笔)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pdfVIP

《卷八-陶渊明》(容斋随笔)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容斋随笔》卷八 ·陶渊明 关于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共 《五笔》,74卷,1220则。其中, 《容斋随笔》16卷,329 则; 《容斋续笔》16卷,249则; 《容斋三笔》16卷,248则; 《容斋四笔》16 卷,259则; 《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 《容斋随笔》 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本 页面仅包含 《容斋随笔》16卷内容。 陶渊明原文 陶渊明高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缾无储粟;其寒 则裋褐穿结,絺绤冬陈;其居则环堵萧然,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读 其 《与子俨等疏》云:“恨室无莱妇,抱兹苦心。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 弟之义,管仲、鲍叔,分财无猜,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然则犹有庶子也。 《责子》诗云:“雍、端年十三。”此两人必异母尔。渊明在彭泽,悉令公田种 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 种粳。其自叙亦云:“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犹望一稔而逝,然仲 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所谓秫粳,盖未尝得颗粒到口也,悲夫! 陶渊明译文 陶渊明高超、闲静、淡远,是晋宋间第一流人物。说到饥饿,他是饭瓢常空, 家无存粮。说到寒冷,他是粗布短衣,冬天还穿着夏天的葛衣,没有替换的衣服。 他的住房是四壁空空,难以遮蔽寒风和太阳。穷困之状可以说是到了极点。读他 的《与子俨等疏》说:“我常恨家中没有楚国老莱子之妻那样的贤内助来开导我, 只有自己怀抱这样的一片苦心了。你们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也应该思索四海之内 皆兄弟的意义,齐国的管仲、鲍叔二人是朋友,在经商赢利分财时,多少并无猜 疑之意,外人尚可以如此,何况你们是同父的兄弟呢!”这样看来,陶渊明还是 妾生的儿子。他的 《责子》诗说 “雍、端两人年龄都是十三”,看来这两个人一 定不是同母的弟兄了。陶渊明在彭泽县作县令时,下令公田全都种成高粱,说: “这样我就能常醉酒了,便心满意足了。”但妻子和儿子坚决请求种粳稻,他就 下令让二顷五十亩种高粱来酿酒,五十亩种粳稻供食用。他在 《归去来兮辞》中 自叙也说:“公田的收成,足够做酒,所以顺便求了彭泽令这个小官。”他本希 望种的庄稼熟了,一年后离任。然而从仲秋到冬天,他在官仅八十几天,就自动 免官离职。所谓的高粱粳稻,都没有能吃到一颗一粒,可悲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5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