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为老夫子:有什么格言可以终身施行呢?老夫子说,很简单,就是一个恕字。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于人。 子贡所提出的话,和孔子现在答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有文字上不同,其意义是一样的。事实上,大有立足点的不同。 子贡是说,我所不想别人加给我那些不合理的,我也同样的不想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以我为中心,我受到妨害之后,才想到不要同样地找别人的麻烦。现在孔子说的,只要我自己发现不要的,便不要再施给别人。根本上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净化,不要靠比较以后才想到别人。 * 第十章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待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 评析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孔子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他把个人的修养归结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诗、礼、乐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在《论语·子路》中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是直接讲诗的社会功用的,说明了诗可提高人们从事政治、外交等实际工作能力。所谓“专对”就是当时对行人使者出使别国时随机应变的言语问答。 * 诗歌如此巨大的社会作用,引起当时许许多多的人们,特别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视。普通人学诗,可从诗中受到启发、引导(即诗的教化作用),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士学诗,不仅可以受到启发、引导,还可使自己不会受到他人的嘲弄。在出使他国时,能随机应变引用诗歌,可以应答自如。甚至于引用诗歌来上谏、劝诫他人等。也就是说,在各种外交场合,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引用诗词歌赋,能带来很大有好处。让对方认识自己的才能,使紧张的气氛消融在雍容尔雅的诗歌的吟咏之中,可化干戈为玉帛,转危为安。 * 部编版 《论语十二章》 * * * * 第一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 第二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 【评析】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朝闻道,夕死可矣 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 道理,就应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 第三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利:利益。于:对于。义:道义。 【评析】 君子:像这种君子与小人截然二分并且完全对立的说法,在《论语》多次见到。事实上,我们所见的几乎都是二者之间的人。因此,在理解时,要有动态人生的观点,就是把君子视为立志或努力成为君子的人,小人则是无心或放弃成为君子的人。只有这样理解,才可进而主张: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沦为小人;小人若是上进,可能改头换面。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 第四章 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评析】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第五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5)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评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