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模拟试题.docx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模拟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和而不同” 刘固盛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也是造就中华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此,虽然孔子是以“和而不同”当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但后人以之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内涵就远远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 ②“和而不同”是多样性的统一与均衡,在文化精神上体现的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其精神旨归乃在于人的“心和”,即内在心性的宽广包容、通达平和。“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既是一种君子之风,□协调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的准则,同时□适用于处理国家、民族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早在《尚书·尧典》中就主张用“和”的方式对待族群、邦国。“协和万邦”,需要承认差异性,需要互相包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原则,正是“和而不同”。在历史的长河中,“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内化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赋予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巨大气魄。无论是儒、道思想的互融互补,还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激相荡而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抑或对我们形成强烈冲击的西方文化仍然能够被中华文化加以化解并进行有效的吸收融会,都和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有莫大的关系。今天,“和而不同”仍是各种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原则。诚如汤一介先生所言:“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文化今后能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就必须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化,充分吸收他们的文化成果,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文化。” ③和而不排异,和而不苟同,孔子所言“当仁,不让于师”,此之谓也。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可以吸收融会各种异质的文化,但从来不会丧失自我,总是能够坚守民族文化的本位性,亦源于此。因此,“和而不同”就是尚和而不盲目附和,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文化立场上则体现出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 ④“和而不同”还体现出刚健向上的精神气象。天道的运行强健不止,赋予万物性命生机,万物保持太和状态,欣欣向荣。天道刚健纯粹,万物亨通,自然和畅,社会和美,没有压抑,没有冲突,君子之德亦当如此。 ⑤“和而不同”,也意味着坚守正道。君子之和具有一股中正之气,并能矫正君父师长朋友之失,此与小人之同异也。朱熹对“和”也有很深的认识,《朱子语类》卷四十三云:“大抵君子小人只在公私之间,和是公底同,同是私底和。……盖君子之心,是大家只理会这一个公当底道理,故常和而不可以苟同。”朱熹认为君子之和当以公正为原则,做到心底无私。君子尚义尚正,心底坦荡,纵使与尚同的小人相处,也不会受其影响,仍旧能够保持自己固有的平和与正气,这就是“和”。从这个角度来说,和、同之辨,诚然关系到天下之治乱与文化之兴衰。 ⑥《国语·郑语》记载有史伯回答桓公的一段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生,万物的创生都以和为基础。“和而不同”在文化精神上表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性。 ⑦和则生物,这也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一有关万物化生的经典表述中,“三”通常被解释为“和”。实际上,和则生的观点,是儒、道二家的共同主张,如《管子·内业》主张:“和乃生,不和不生。”《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则生,同则绝,和而不同,生生不息,从万物的产生到文化的发展,莫不如此。中华文化经数千年之演进,绵延不绝,总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 (选自2023年11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本文中,“和而不同”的“同”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 2.第②段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其作用是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为第②段空白处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1)也是 也 (2)也是 都 选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论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B.“和而不同”就是人内在心性的宽广包容。 C.本文论述了“和而不同”的顽强斗争精神。 D.“和而不同”就是与小人相处也能固守正气。 5.阅读全文,概述“和而不同”的主要内涵。 6.结合本文,谈谈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我们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来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阅读下文,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精品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心扑在教育上,换的桃李满园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