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诉讼时效时间的计算
第四节 诉讼时效的效力
第五节 除斥期间
第六节 期间及其计算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一、时效制度概述
(一)时效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指一定的事实状态在一定期间内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该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时效制度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
时效是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和持续为前提的
时效以一定期间的经过为要素
一定的时间经过能够产生特定的法律效力
时效的完成不能导致起诉权(向法院提出请求的权利)的消灭
但会对方当事人可以主张时效利益
即主张依取得时效而取得一定权利
或主张因诉讼时效届满致使对方权利消灭
(三)时效的类型
我国《民法典》仅规定了诉讼时效,而没有规定取得时效
二、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诉讼时效具有如下特点:
(二)诉讼时效的分类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债权请求权是特定的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从原则上说,债权的请求权都可以适用诉讼时效
以下几种请求权并不适用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起算
必须是权利在客观上遭受侵害
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遭受侵害之时起算
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遭受侵害还应当包括知道具体的义务人
分期履行债务中的诉讼时效的起算——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 ——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二) 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 讼 时 效 的 中 止
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从而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不可抗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三) 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 讼 时 效 的 中 断
指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使已进行的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重新起算。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主要有如下几种
中断的事由
原有的已经经过的时效统归无效
中断事由消除以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在时效中断以后,可能会发生时效再次中断的效果
中断的效果
诉讼时效的
(三) 诉讼时效的延长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诉讼时效效力的主要内容
对义务人的后果: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对权利人的后果: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和诉权均不发生消灭,只是会使其权利的效力减弱,权利人的权利已经转化为一种自然权利
对法院的效果: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诉讼时效利益的抛弃
(一)诉讼时效利益不得预先抛弃
允许当事人预先抛弃时效利益,权利人就可能利用其优势地位,强迫义务人抛弃其时效利益。当事人预先抛弃时效利益不利于社会公共秩序和交易安全的维护,也涉及社会公共利益。
(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时效利益的抛弃
指义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放弃其时效利益。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时效利益抛弃的方式,可以是义务人实际履行债务,也可以采取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的方式。
(三)义务人抛弃时效利益的法律效果
从抛弃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除斥期间的概念和特征
适用对象不同
能否由当事人约定不同
期间是否中止、中断、延长不同
届满后的法律效果不同
是否允许法院主动援引不同
第六节 期间及其计算
(一)期间的概念
关于期间的法律效果除了法律规定以外,也可以由当事人自己约定
所以确定期间的效果时,还应当考虑到当事人的约定
是民法上的一个特定概念,是指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一段时间。
期间首先对主体权利能力的存续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间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期间可以作为民事权利的存续期限
期间可以作为一定的权利、义务实际行使或履行的期限
(二)期间的分类
指当事人通过一定的意思表示设定的期间。
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期间。
指由法院或其他机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指定的期间。
0
(三)期间的计算
期间的开始时间、截止时间等,都是由法律规定的
但法律关于期间的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定,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改变
开始
即在历法计算法中,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马工程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教学课件0绪论.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22章 司法协助.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21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19章 民事执行程序总论.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18章 公示催告程序.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17章 督促程序.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16章 特别程序.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15章 再审程序.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14章 第二审程序.pptx
-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13章 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