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铁二十局纳黔高速公路C18标项目经理部 大石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大石板隧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线路起讫里程 :K121+100 ~K125+850 ,线路长度
4.744123km ,标段内隧道 1 座,双洞单向行车,左线 ZK121+646~
K123+305长1659m,右线YK121+630~YK123+340长1710m,是本
标段主要控制性工程。最大埋深100m,隧道设计速度80km/h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一)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隧址区高点在大石板隧道出口一带陡崖上,高程为475.00m ,低点在
出洞口低谷一带,高程约为370.00m,相对高差为105.00m,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区地貌上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
隧道进洞口段为一陡崖,地形坡角约70~80°,地面高程约为475.00~
370.00m,相对高差为105.00m,倾向约238°。
隧道出洞口段为一斜坡,地形坡角约30~50°,地面高程约为410.00~
450.00m ,相对高差为40.00m ,倾向约40°。进洞口右侧为一陡崖。
2.地质构造
大石板隧道隧址区地质构造位于沙溪沟向斜南翼。岩层产状13°∠4°。
经地表调绘及钻探揭露,隧道区岩石较完整,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
Ⅰ组:产状110~120°∠70~85°,张开,裂面平直,有褐色铁质侵染,
水平延展3~5m,裂隙间距为3.00~4.00m ;
Ⅱ组:产状20~30°∠75~85°微张,裂面呈弧形,无充填,水平延展
- 1 -
中铁二十局纳黔高速公路C18标项目经理部 大石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3~5m,裂隙间距为3.00~5.00m。
3.水文地质条件
(1 )地表水
隧址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主要以隧道进出洞口及凹槽等低洼地带的
水田为主,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2 )地下水
隧址区第四系土层层厚较薄,其空隙水不发育,地层岩性为白垩系中统
夹关组(Kj )的砂岩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下段(J P )的泥岩,基岩裂隙水
1 1
2 3
为隧道区的主要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基岩裂隙中。基岩浅部风化带
及沿裂隙水在岩层露头部分为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通过风化
裂隙迅速向低洼处径流,其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
泄的特点。弱~微风化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上部风化带裂隙水的补给和大
气降水补给,在水压力作用下,沿岩层裂隙向下径流,在相对地势低洼地
段分散排泄或以泉、井方式自然排泄,隧道区地下水贫乏。
(3 )水文地质试验
有注水试验成果表明:砂岩地层渗透系数 K=0.091~0.156m/d;泥岩
地层渗透系数K=0.099m/d,隧址区地下水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4.隧道区围岩分级
隧道区范围内无明显的活动断裂构造、构造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不良
地质现象,现状整体稳定。
进洞口段覆盖的第四系块石土较厚,杂色,主要由强风化泥岩、砂岩
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泥岩地表风化为暗紫红色,层理较发育,该段未发
现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斜坡现状稳定。在雨季洞口所覆盖的块石
- 2 -
中铁二十局纳黔高速公路C18标项目经理部 大石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及泥岩强风化层的地下水将对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
出洞口段覆盖的第四系土层较薄,以砂岩为主,泥岩多为透镜体夹层,
砂岩、泥岩地表风化均为紫红色,新鲜面呈鲜红色,层里较发育。该段未
发现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斜坡现状稳定。
隧道洞身由Ⅳ、Ⅴ类围岩构成,构成Ⅳ类围岩的地层岩性为白垩系中
统夹关组的砂岩,其厚度较厚,完整性好;地下水一般呈滴状或局部呈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