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研 究 生 金巍 导 师 孙公权研究员 辛勤研究员 主要内容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改进方法 总结与展望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正极:嵌锂金属氧化物 LiMyOz 负极:石墨、氮化物、合金、氧化物 电解质:溶解了锂盐的有机溶剂、凝胶等 其它组件:集流体(铜、铝),导线,外壳等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输出电压高:通常标称 3.6 V 放电平稳 能量密度高:125 Wh / kg,350 Wh / dm3 寿命长:可循环充放电数千次 自放电少,无记忆效应 工作温度范围宽 污染小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 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地位 电池成本的40% 决定了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电压和放电性能决定因素之一 决定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 锂的可逆容量高 材料中金属离子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小 材料主体结构稳定 高离子、电子电导率 在工作电压范围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低成本、低污染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比较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氧化镍锂 优点:与氧化钴锂相比容量高,成本低 缺点:Ni2+引起阳离子无序,导致容量损失 Ni4+容易分解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氧化锰锂 优点:锰储量大,成本低;污染小,易回收 缺点:Mn3+歧化产生Mn2+,容易流失 Jahn-Teller效应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Mn4+与电解质反应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嵌锂氧化钒 优点:理论容量高,价格低廉 缺点:电导率低,放电不平稳,氧化性强 磷酸亚铁锂 优点:成本低,结构稳定,容量较高 缺点:电导率低,不能大电流放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比较 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分解 磷酸铁锂——相对安全的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小结 氧化钴锂成本高,资源有限,必须开发替代材料 新材料在稳定性和循环性能方面存在不足 循环过程中材料结构的变化导致容量不可逆衰减 充电末期生成高氧化性物种,易分解或与电解质反应 歧化反应造成金属离子流失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方法 掺杂: 掺入其它金属离子以稳定正极材料结构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掺杂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掺杂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掺杂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掺杂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方法 包覆 在正极材料粒子表面包覆保护层,防止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直接接触;稳定正极材料的结构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包覆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包覆 新型正极材料的改进——包覆 总结与展望 对新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氧化锰锂和磷酸亚铁锂已经开始商品化 正极材料比容量仍嫌低,应继续探索高容量的材料 正极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尤其是掺杂物质对正极材料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开发简单、廉价、低污染的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 吴宇平,万春荣,姜长印等,锂离子二次电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吴宇平,戴小兵,马军旗等,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吴海燕,王剑华,李斌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 21, 2007:299-302 4. 曹艳军,龙翔云,程云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化工技术与开发, 3,2007:16-18 5. 石璐,胡社军,李伟善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7,21:295-297 6. Atsuo Yamada , Masahiro Tanaka, Koichi Tanaka, Koji Sekai, Jahn–Teller instability in spinel Li–Mn–O, J. Power Sources,81–82,(1999):73–78 7. Jong H. Lee , Jin K. Hong , Dong H. Jang , Y.-K. Sun , Seung M. Oh, Degradation mechanisms in doped spinels of LiM0.05 Mn1.95 O4 (M=Li, B, Al, Co, and Ni) for Li secondary batteries ,J. Power Sources, 89,( 2000): 7–14 参考文献 8. J.Kim, K.amin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ubstitution of divalent,

文档评论(0)

小格爱读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