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谴责小说的创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谴责小说 第一节 谴责小说的兴起及其作家队伍 光绪庚子(1900)后,先后出现了一批揭露黑暗政治、抨击社会时弊的小说。这类小说仿效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体制和笔法,但不象《儒林外史》的含蓄蕴藉,寓讽刺于情节发展的自然流露之中,而是“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所以鲁迅别谓之“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是清末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当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夭折,尤其是义和团惨遭镇压、八国联军入侵京津之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动荡,清政府无能为治,国人于失望之际,转而加以攻击,正如鲁迅所说:“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史略》)这就说明了谴责小说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又因为谴责小说旨在“掊击”政府,笔力集中于“揭发”“弊恶”和“纠弹”“时政”,反映了国人普遍高涨起来的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何况,于“掊击”之时,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颇能取悦一般读者,即所谓适应了广大读者“缘时势要求,得此为快”(《史略》)的心理情绪,所以谴责小说得以广泛流布。再次,由于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兴起,改良派作家把小说创作视为改良社会的重要手段,极力倡导“小说界革命”,于是操觚之士竟治小说,尤以谴责时政,惩办人心为职志。也是这类小说盛行的原因之一。此外,近代报刊和出版业的发展,为小说的作者提供了发表与出版的条件,在报纸上逐日连载以后,即能辑出刊印,颇能刺激一般作家撰写小说的积极性。当然,随着半殖民地城市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小说发行的商品化倾向也是在所难免的,因而出现了一些迎合世俗的刊物,登载一些等下之作,但梁启超的《新小说》、李伯元的《绣象小说》、吴趼人的《月月小说》、曾朴的《小说林》四种刊物则较为严肃,也最负盛名,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杂志”。此外,尚有《新新小说》、《小说月报》、《小说时报》、《小说世界》、《小说图画报》、《新世界小说报》等,或同时,或相继刊行。这些小说杂志发表的不尽属谴责小说,但以谴责小说数量为多,成就为高,代表了当时小说创作的主流,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可谓盛况空前。 从事谴责小说创作的作家,思想倾向不一,但其主流是在当时救亡图存的社会潮流推动下,借小说以发表自己的政见,或则借小说以发泄对政局、时弊的不满情绪。有时对窳弱、腐败的官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揭露、鞭挞;有的表现了对列强侵略罪行和清政府屈膝媚外的愤慨;也有的对社会弊病与道德沦丧作了辛辣的嘲讽;也有的对打着“维新”、“革命”及“振兴实业”招牌而专事营私诈骗的丑行,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其中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影响最大,被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另外,写官场生活的,还有张春帆的《宦海》、八宝王郎的《冷眼观》等;写假维新人物的,有无名氏的《官场维新记》、浪荡男儿的《上海之维新党》等;写实业家、投机掮客和买办的,有姬文的《市声》、大桥式羽的《胡雪岩外传》、吴趼人的《发财秘诀》等;写反华工禁约活动的,有无名氏的《苦社会》、中国凉血人的《拒约奇谭》、碧花馆主人的《黄金世界》等;写庚子事变的,有忧患余生的《邻女语》等。 谴责小说的作者众多,而政治倾向、思想水准、艺术修养却不大一致。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最大限度也超不出维新派,更何况不少人的思想还跳不出洋务派“中体西用”论的樊篱。他们在“揭发”“弊恶”和“纠弹”“时政”方面,笔墨有力,不乏动人之处,而大多仅止于“热骂”,缺乏批判的力量和深度,更不能为作品中提出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甚至连为清王朝救弊补残的办法也不能找到。所以在不少作品中,充满失望情绪,笼罩着一层感伤的氛围。 谴责小说基本上沿用古典小说的章回体,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广泛地描绘了晚清社会的面貌。多数作品采取若断若续、故事“联缀”的长篇结构,并以嬉笑怒骂之笔,直接地进行谴责、嘲讽。有的也借鉴了西方小说的一些技法。但是,由于鼓吹“小说界革命”的梁启超等人,从功利主义出发,过分地宣扬小说的社会作用,而忽视了小说自身的艺术规律,仅把小说视为政治主张的传声筒,许多作家对于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未能很好地继承。一般地说,他们还认识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创作中的价值,只着重以离奇、夸张的情节增强故事性。由于这些作家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使他们不可能从较深的层次,发掘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塑造出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艺术形象。 第二节 李宝嘉和《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幼年丧父,曾在山东任知府的堂伯署衙中读书,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后,乡试累举不第。乃赴上海办《指南报》,后又改办《游戏报》、《繁华报》,为晚清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