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7年华侨大学《802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总.pdfVIP

2010-2017年华侨大学《802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 - #Yfk # 2û1û#.1X+4#.k ?.i.X +*#4A-#)1kî;iA;%:BY (#2A 4,#4NtE.#LM. .1l) . t::.+4 #f:*JH,v *1u44: YW14#t.. 11:4:41 862 - . %:$1* 8 (304:,*q, lo4/): lxïtttttt 2xirkiltli,q 3.k1y - - x f%âx (30X,tYQ 15tiè): 1.fJl;idt?;lt1.â)zhkjjztjtkiko 2xrRl ilï-blaitàA !kFq?4? G x1$-:1 (50# ,*1 254/.): lxizilt3:i:lLrljiMt t1jl!t.c./o 2x IZYAA X.--T VX x fZX rltT.t.ro 2ë.tAT#dfQW: I:iA J#1A QRRW (40J1,tYf 20# ,A J(i1 .l:j;ljtA ): 1.SGXXXXOLiY/XM ZZïqINFA-TXA ë NA TjI/AX IyIIZX /IùN /XjZX t.Z Q 1q #?*1N *%AX 1kI19Z r#K GX )t1ï:*lâ 1kA @X @W X % Fx ifçktWb:ilïilzilE ,6XX # *7FI17:l:4t51ï-.1t0àQ T;MXX ZSLW JFL-tlphrl:X;4kklï51/ #fzi*f@lyfldi7J ë 9AW - %(- r8Z$%Z*Z## 1A Z# 1ûï--#%Zî5Zf--12#%Zî;Z1k#K DAWl 1kK 2.XAXK T,A. -AXIAAR ZX;IIAKQ CRXIA Q IX ILXX SIJZX FR IX ûV-MZ f44;A 1%A*tdAAV :l1%V @V 1+ *zL:ï ;1I1Q 6IA tW @A l*2XWf6*f#2W 1L :X#l1N ël:XQ /1f#%A 11N :Lë 13:1à8NA AA / A1ë 11#A 4 à.X*l4H# . M IZW IéRA K PZWV PXKA IAV *X/L.W VIA //Z/A KM X UWMA Z/Z ? X 1 X W 1X 华侨大学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卷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招生专业 中国哲学 科目名称 中国哲学史 科目代码 862 一、名词解释(六题,每题10 分,总分60 分) 1、道法自然;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化性起伪; 4 、理一分殊;5、心学;6、梁漱溟 二、标点材料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两题,每题20 分,总分40 分) 1、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 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 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 丘也请从而后也 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三、论述题(两题,每题25 分,总分50 分) 1、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 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名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 “求则得 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助于得也, 求在外者也。”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 近焉。”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孟子的心性论思想及其在儒家哲学发展史上的影响。 2、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