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 (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明代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5.诚信无欺交往之道 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是儒家关于交往方面的德性原则。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德治:儒家的管理智慧 儒家的孔孟之道以“德本财末”的原则为出发点,给出的是德治的柔性管理思路。它主张做事先做人,做人以德为本。一旦这样一个注重德行的价值观被有效地培植为团队文化和组织风气,它所产生的管理绩效是奖金刺激不出来的,也是制度约束不出来的。 儒家认为,一个德行好的人其忠诚度和执行力是不用怀疑的。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二)道家修身的智慧 1. 天道自然与自然而然的原则 天道自然,修身亦然; 道法自然;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2、阴阳统一与相辅相生的原则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人生亦应如此: 老子:“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水无香;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太极思维原则: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3、崇尚无为与有所不为的原则 自然是无为的。 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庄子:“不刻意而高。” 庄子有“六无之德”的理论:无欲、无念、无名、无言、无功、无我。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元朝时的道士丘处机向成吉思汗献清净无为之策,曾受特别礼遇。 丘处机:“清风当作伴,明月宜为邻。” 清净无为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通常又被称为“黄老之术”。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4、虚静之道与谨守柔弱的原则 自然是虚静的: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庄子:“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老子:“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谨守柔弱也是道家崇尚的做人韬略。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无为而治:道家的管理智慧 道家的老庄以“道法自然”的原则为出发点,给出的是无为而治的管理思路。它以不刻意、不勉强、不妄为为告诫,引导一个团队的组织成员遵循自然平和的处世之道。这对于平息浮躁、急功近利,甚至胆大妄为的现代人心态,生成“无为才能够有为”的人生智慧显然有针砭之效。 道家认为,一个悟道的人是最有忠诚度和执行力的。 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 (2) 第一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一、引言:关于历史和传统的几点认识 第二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关于历史的几点认识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第三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人类历史中的一些基本命题与核心思想,是在以公元前五百年为中心的“轴心时代”形成的 ,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与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轴心时代” :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 中 国:孔子、老子 印 度:释迦牟尼 以色列:犹太教的先知们 第四页,共五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2.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认识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瑞典物理学家阿尔文博士在发言中指出: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恐怕要回到2500年从孔子那儿找到支撑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依据与理念。 美国前总统里根: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高了全世界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世原则。 第五页,共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