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doc

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法律或法学”中“诉讼法”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636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2 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学说对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影响 2 (一)传统民法上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类型化 2 (二)偶然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存在的弊端 3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定性特点和特殊制度价值 5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定性特点 5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特殊制度价值 6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8 (一)比较法上严格责任领域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8 (二)我国侵权法上严格责任领域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设计思路 8 文2: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9 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学说对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影响 10 (一)传统民法上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类型化 10 (二)偶然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存在的弊端 11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定性特点和特殊制度价值 13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定性特点 13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特殊制度价值 14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15 (一)比较法上严格责任领域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15 (二)我国侵权法上严格责任领域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设计思路 16 (三)严格责任领域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具体设计 17 注释: 19 参考文摘引言: 22 原创性声明(模板) 23 文章致谢(模板) 24 正文 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文1: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摘1: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学说的发展导致原属于偶然型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案件均应适用连带责任,因此不真正连带责任实际上仅适用于法定的特殊侵权行为类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具有法定性特点和特殊制度价值。比较法上严格责任领域存在大量不真正连带责任规定。我国侵权法应该在严格责任领域对不真正连带责任予以扩展适用 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学说对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影响 (一)传统民法上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类型化 传统民法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一般是指多数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对一个受害人实施加害行为,或者不同的行为人的基于不同的行为而致使受害人的权利受到损害,各个行为人产生的同一内容的侵权责任,各负全部赔偿责任,并因行为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责任人的责任归于消灭的侵权责任形态。[1]本文特别研究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数个侵权责任之间的不真正连带关系,不包括因雇主责任或保险责任而形成的特殊不真正连带关系。数个侵权责任之间的不真正连带关系,根据其产生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偶然型不真正连带和法定型不真正连带。所谓法定型不真正连带,是指数个责任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均对受害人的全部损害负责,但其中一人清偿即免除其他人责任的情形,最典型的就是产品责任领域缺陷产品制造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关系。所谓偶然型不真正连带,即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发生,系因相关之法律关系偶然竞合所致,[2]在因果关系上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类:“竞合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并发因果关系”,即多个独立的侵权行为偶然同时发生并造成同一损害,而且每个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3]典型案例是“污染案”:A、B两个工厂同时排污,造成某一河流中养殖的鱼全部死亡,A、B两家单独的排污量就足以造成全部损害。[4]一般认为,两个侵权行为无需严格意义上的同时发生,但必须均在损害发生之前完成。[5] 第二类,“并存因果关系”,这是一种“继发因果关系”,[6]即是一个原因发生后,另一个原因再发生导致损害。传统民法学者常举的例子是两种作为行为的竞合,如B偷盗A的物品而C将该物品损坏,B、C二人对A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也可能是两种不作为的结合,如A是公寓的管理者,在检查完C的房间后忘记锁门,而B是保安公司的工作人员,有义务检查所有的房门但却漏过了C的房门,最终因D进入C的房间而造成财产损失。[7] 第三类,“虚假因果关系”[8],两个原因相继发生,第一个原因导致了损害,若无第一个原因,损害仍然会因为第二原因而发生。这是一种“先发因果关系”[9],其实质是单独致害。有的是两个同类侵权行为,如A、B二人分别过失纵火,两起大火均可能烧毁C的房屋,但在B所纵大火延烧到C房屋之前,A所纵大

文档评论(0)

ating1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