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口一中 吴建红
——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
浅析课堂的无效与低效提问及改进的策略
●今天课题的提出
教师上课行为中的低效、无效
表现及分布率:
1.导入新课低效:29%;
2.教师讲授低效:35%;
3.课堂提问低效:37%;
4.课堂管理低效:33%。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是传授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启动学生思维、
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是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
综合性教学艺术
●课例《难忘九一八》提问汇总、分类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大大小小问题达45个!
◇类型一:温故知新,复习相关的内容。
◇类型二:衔接过渡,引出下个板块的新知识
◇类型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习某类历史的方法
◇类型四:落实知识点,强化重点和学生记忆
◇类型五:重、难点分析
◇类型七:引导分析,即老师想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时的设问
◇类型六:资源设问,即围绕教学目标,以史料、音频、
图片、视频为依托,设置相关问题
●低效、无效提问的基本类型及改进策略
◇类型一:
整节课设计的问题贪多、贪全。
◇改进策略:
要充分备课,吃透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大胆取舍,对不同问题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重难点问题提出后,不了了之,
导致问题的无效或低效。
例2:“哪家学派后来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与采用?” “为什么是法家呢?”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仍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例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
◇类型二:
◎没有充分讨论,引导不足,没有总结提升,没有归纳根本原因。
◎学生讨论很热闹,老师却不了了之,没有引导、总结
对提出的重难点问题,必须认真钻研,
做到心中有多元答案,这样引导学生时,
才能游刃有余,使问题达到有效的解决。
◇改进策略:
例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
◎可以清晰地给学生各种思考角度的提示:
★个人因素方面?★当时全国的抗战形势?★有国民党广大爱国将领的态度?
★中共的努力方面?★有蒋介石的顽固不化,导致爱国将领不满 ……
例2:“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①顺应了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②合乎国情,顺应民意;
③决心坚定,措施坚决。
④秦孝公的支持;
⑤立木取信,树立威信;
⑥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同样应给学生思考的角度提示:
◇类型三:
设圈套式的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不符合新课标鼓励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谁在中间起了关键作用? “是谁起了关键作用”? “周恩来代表的是哪个党”?“蒋介石杀了这么多人,是不可饶恕的,但中国共产党却主张释放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什么?”
◇改进策略:
老师要加强专业学习,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史学观点,拓宽自身的教学视野,尽量避免以单一的结论或观点去引导学生,杜绝用圈套式的方式提问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非标准”答案。
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谁在中间起了关键作用?当有学生回答:“宋美龄”时,老师应该给予回应,请你来说说:“为什么你认为宋美龄起了关键作用”?让学生充分讲完他的理由后,老师还可以继续鼓励学生:“还有其他的看法吗?”……等观点不同的学生都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来总结……
◇类型四:
问题过大,问题笼统,指向性不明确,
学生一时无法回答。
例1:讲建国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老师最后设问:“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配合的,那么同学们认为今年我国的高考如何才合理?”“你期待中国的教育如何发展?”
例2: “现在人们住的方面又是如何的?”
例3:讲开国大典时,讲到升国旗,老师设问:“假如当时你亲历开国大典的一幕,看到国旗升起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
例4:讲唐朝的民族关系,小结时老师提问:“如何对待少数民族?通过什么方式与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
◇改进策略:
提问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指向性明确,
或把问题分解、细化后提问。
例1:讲建国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老师最后设问:“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配合的,那么同学们认为今年我国的高考如何才合理?”“你期待中国的教育如何发展?”
修改:“大家就当今的中学考试制度提两点合理化建议或是对高考、中考制度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例2: “现在人们住的方面又是如何的?”
必须先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是怎么的?改革开放后又是怎样的?通过对比,才能得出“变”在哪。所以老师应该先通过两组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住的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后,再设问“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3G4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onv.docx VIP
- WIP.010-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 按订单装配 (ATO) 制造.pdf VIP
- 2025入团考试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SG111-1~2: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2008合订本).docx VIP
- 最新水利工程维护养护定额标准.docx VIP
- IQ-FMECA软件操作手册—功能与使用.pdf VIP
- WIP.006-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资源事务处理.pdf VIP
- WIP.009-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离散任务状态.pdf VIP
- 消防维保质量保证体系.docx VIP
- 2024年四川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