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周血的提取 第一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目的 掌握人全血DNA提取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了解DNA基本理化性质。 3. 初步了解DNA琼脂糖电泳鉴定的方法。 第二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原理 1 保证DNA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2 其他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等分子的污染应尽量降低到最低; 3 尽量去除对后续分子实验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离子; 4 其他核酸分子RNA,应根据实际需要处理。 DNA提取总的原则 第三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原理 理论上所有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病毒等都可以提取DNA。 样本选择取决于实验目的。 全血是基因组提取中最常见的样本之一。 样本来源 第四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理化性质 核酸是由碱基、戊糖及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 1. 酸碱性 核酸分子中有酸性的磷酸基和碱性的含氮碱基,属于两性化合物,但是磷酸基的酸性较强,所以核酸总体上表现为酸性,带负电荷。 2. 溶解度与粘度 核酸是极性化合物,微溶于水,其钠易盐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苯酚、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粘度很大。 3. 紫外吸收 核酸有强烈的紫外吸收,其最大吸收峰在260nm处,常以A260表示。 第五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原理 生物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的DNA都集中在细胞核或核质体中,人与动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并与蛋白质结合的构成大小不一的染色体。所以蛋白质是DNA提取过程中常见的污染之一,而且蛋白质污染常常影响到以后的DNA操作过程,因此提取过程中要把蛋白质去除。 第六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DNA提取采用的是苯酚/氯仿抽提的方法。基本原理就是苯酚、氯仿对蛋白质有极强的变性作用,而对DNA却没有影响。经苯酚/氯仿抽提后,酚/氯仿相与水相完全分层,蛋白质变性而被离心沉降到酚/氯仿相和水相的界面,DNA则留在水相。标本中的脂类杂质溶解于酚/氯仿相,从而与水相分离得以去除。 第七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原理 此方法提取得到的DNA可能会有RNA杂质,但是RNA极易降解。而且少量的RNA对DNA的后续操作没有大的影响,如有必要可以加入不含DNA酶的RNA酶去除RNA的污染。 第八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步骤 1.首先取EDTA抗凝的人外周血2mL, 按照1:5~1:10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裂解8min,然后1700rpm/min离心,去掉含有红细胞碎片的上清液,重复裂解一次,留取白细胞沉淀。 第九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步骤 DNA细胞裂解液(pH 8.0): 150mmol/L NaCl、10 mmol/L Tris-HCl、 10 mmol/L EDTA、0.5%SDS DNA细胞裂解液中SDS的是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裂解细胞膜、核膜,使核膜里与蛋白质结合的核酸释放到溶液里面。另外,Tris盐的作用是使抽提的出来的DNA容易进入水相,减少在蛋白质层的滞留。 2.加入0.5mL的DNA细胞裂解液来悬浮白细胞沉淀。 第十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实验步骤 3. 悬浮后的溶液中添加蛋白酶K 20μL,65℃水浴0.5h,期间轻缓地倒转几次。 4. 室温下,添加0.5mL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抽提液,剧烈地震荡混合10min,然后8000rpm/min离心10分钟,然后将水相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细胞膜裂解以后,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和DNA酶等释放到溶液中,而蛋白酶K 具有水解蛋白质和DNA酶的作用,并且在EDTA和SDS存在的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在苯酚/氯仿加入少量的异戊醇,可以减少实验中气泡的产生,而且有利于分层,保持分层的稳定性。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