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阳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及其保护发展历程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南阳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及其保护发展历程 1
文2:活血化淤的历史沿革 5
1 《武威汉代医简》首提活血化淤治法 5
2 《内经》奠定了活血化淤理论基础 6
3 《伤寒杂病论》首创淤血的辨证论治 6
4 唐宋时期的补充 7
5 明清时期的完善 7
6 现代 创新与发展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南阳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及其保护发展历程
文1:南阳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及其保护发展历程
南阳卧龙岗,千古名胜地!地何以名,以诸葛而名;何以胜,以诸葛而胜。坐落在南阳市西南隅高岗一带连绵起伏地就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十年躬耕地”、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发生所在地――南阳名胜武侯祠。199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现占地面积为230余亩,目前为馆、祠、园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南阳武侯祠的建祠、祭祀活动始于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校注》记载,公元235年,即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第二年,蜀国大将军黄权率族人和属僚在南阳诸葛亮曾躬耕的旧址上建庵祭祀;从此以后就有了民间祭祀活动。兴盛于唐朝,唐朝时期的南阳武侯祠、诸葛草庐已经名扬天下,出现在文人雅士的大量诗作佳篇中,譬如: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杜甫《武侯庙》:“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白居易《咏史》:“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巾。”刘禹锡的《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更是使南阳诸葛草庐名扬天下。宋代,由于宋太宗的推崇,诸葛亮作为忠臣贤士,与孙膑、管仲等同受到与孔子一样的礼遇。南阳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古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葺。公元1138年一代名将岳飞也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来到卧龙岗武侯祠祭拜先贤并挥泪手书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宋金对峙时期,南阳武侯祠、诸葛草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度不复存在。宋朝太学博士陈与义在《次南阳》中写到:“卧龙今何之,有冢以半摧。空余乔木地,薄暮鸦徘徊。
元朝,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大规模的修建和增建。元朝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贵族占领北方乃至统一全国,面临着如何统治这个原来封建机制运转下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问题,在耶律楚材、杨惟中、姚枢等儒士的辅佐下,元代统治者逐渐懂得了利用孔子与儒学思想灌输人民的重要性。元至大元年(1308年)秋七月,诏加先号先圣曰“大成至圣文宣王”。又立武成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等十人从祀。每岁春秋仲月上戊,以羊一、豕一、牺尊、象尊、笾、豆、俎、爵,枢密院遗官,行三献礼。元代中央祭祀诸葛亮之制,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在之地的私祭、官祭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之后,成为一种制度,每年春秋两祭,牲以羊、豕等,并由职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的枢密院派出高官主持祭拜仪式。于至大二年(1309年)春建诸葛书院,诸葛书院落成后,得到元武宗的认可,遂由翰林学士承旨陆钜夫为碑文书篆《敕建南阳诸葛书院碑记》一文。武宗对南阳创建诸葛书院的认可,反映出元代统治集团对前代功臣、烈士的崇敬,使南阳的祭祀诸葛亮的活动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元延佑四年(1317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到南阳武侯祠宣诏书,命名为:“武侯祠”。从此以后,南阳武侯祠有了法定的地位。
明代,朱元璋在封诸王,“藩屏皇室”的同时,为了让子孙能稳坐皇帝的宝座,大肆屠杀为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功臣大将。但是,为了抚平其大开杀戒的心理阴影。明二十一年(1388年),诏以历代名臣从祀。于是定周公旦、太公望、张良、萧何、诸葛亮、岳飞等,继续保留唐宋以来诸葛亮从祀的地位,深刻反映了“忠”字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明宣德(1426―1435年)中,南阳知府陈正伦“岁以八月二十八日为侯忌辰,而致祭焉”。明嘉靖七年(1528年)颁布《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规定了祭品和祭日。分为春秋二祭。春季为农历二月十四,秋祭为农历的八月二十八日。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南阳武侯祠出现了驸马都尉邬景和代嘉靖皇帝朱厚■祭拜诸葛武侯。据南阳《卧龙岗志?祭诸葛忠武侯文》载:“维嘉靖十八年(1539年)岁次已亥,三月已巳朔,越初八丙子,大明皇帝遣驸马都尉邬景和、礼部侍郎。谕祭于汉忠武侯诸葛亮。曰:养高隆中,非三顾不起,戮力王室,拜二表乃行。观其■孟德,走仲达,孔明其人豪欤。惜乎!将星陨地,中道而殂,汉遂不振,皆天也,非人所不能也。表中有祠,谕祭有仪。灵爽不昧,尚其歆之。”清朝康熙皇帝十分敬重诸葛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