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布局调整应回归教育本位-对学校撤并标准的实证分析.docx

学校布局调整应回归教育本位-对学校撤并标准的实证分析.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学校布局调整应回归教育本位 对学校撤并标准的实证分析 ? ? 雷万鹏张婧梅 [Summary]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标准问题。研究发现:在经济理性价值观主导下,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标准过于推崇教育规模效益, “一刀切”式的撤点并校行为导致农村大量小规模学校被合并或关闭,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在比较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学校布局调整应回归教育本位,在政策价值转型、决策程序变革及多元化学校撤并标准建构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Keys]布局调整教育本位撤并标准 内容分析改革路径 一、问题提出 伴随“普九”目标基本实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2001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同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列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自此,义务教育阶段“村村办学”格局逐步被“集中办学”模式取代,义务教育学校数量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统计显示,1998至2008年我国共减少33.34万所小学和1.38万所初中,平均每年减少3.16万所学校(包括3.03万所小学和0.13万所初中)。 义务教育学校大量减少,尤其是小学数量急剧减少,表明撤并学校已成为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策略。学校撤并不仅意味着学校空间结构变化,也影响到学生、家庭、学校及社区利益。从规模经济理论看,撤点并校有利于节约教育成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但有调查显示,因校点撤并,学生不得不到更远的学校上学,由此增加的交通成本和生活成本对家庭造成了新的压力,儿童上学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此外,乡土社会中学校在信息传播、人际互动与文化融合等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因学校被撤并,部分群众对此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引发激烈的群体事件和社会冲突。 学校布局调整的本质是利益调整,学校撤并标准是布局调整政策的核心要素。合理的学校撤并标准有助于整合社会各方利益,促进教育有序发展;反之,不合理的学校撤并标准必将激化社会矛盾,阻碍教育健康发展。 所谓学校撤并标准,是指决定某所学校保留或关闭的依据和评判指标。它不但蕴含技术标准,更包含重要的价值选择。现有文献在学校撤并标准问题上,要么语焉不详,刻意回避;要么囿于定性描述和经验判断,缺乏实证分析。鉴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方法探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标准问题,在国际比较视野下思考学校布局调整的变革路径。 二、学校撤并标准的内容分析 有研究指出,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中,部分地区学校撤并标准不合理,片面追求集中化办学,显示出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心态。 呲种现象的具体表征是什么?各地学校撤并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借助网络平台,课题组利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各地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文本进行实证分析,以此透视学校撤并标准之基本特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系统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政策文件及与政策相关的文本是政策行为的反应,文本的语义则是政策意图和政策过程尤为有效的客观凭证,内容分析法特别适合对政策文本的比对和解读。[ 课题组以“布局调整”、 “学校布局”、 “学校撤并”等词汇在互联网上搜集各地有关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政策文本。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及我们信息搜集能力局限,截止2009年10月,本研究最终搜集了172个政策文本。文本时间跨度是1998年至2009年,涵盖东、中、西三大区域,文本发布机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仔细阅读这172份政策文本,课题组发现近一半政策文本仅仅阐明了布局调整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对于学校撤并标准没有任何明确说明。由于这些文本没能提供学校撤并标准的有效信息,故在分析中予以剔除。剔除这些样本后,剩余的88个规划文本(占51.160/0)即为研究的有效样本,它们涵盖福建、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南、山西、湖北、江西、内蒙、陕西、广西、青海、云南、贵州、重庆等16个省市。按照区域划分,东、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占1/3左右。在上述文本中,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文件有12个,属于县(市、区)颁布的文件有76个。基于对88个规划文本的分析,课题组发现各地学校撤并标准的基本特征是: 1.过于推崇规模效益。 “教学点在校生人数不足20人的必须撤并”、“学校服务人口不到1万人的必须撤并”,诸如此类的话语表述在规划文本中屡见不鲜。对政策文本的分析表明:近90%的文本将“学校规模”、“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视为学校撤并核心指标。至于办学历史、学校教育质量、学校设施状况、儿童上学距离、上学时间、交通便利度、区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