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MOSFET(MOS管)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pdf

2023年MOSFET(MOS管)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 报 人 : 行业背景研究 行业现状分析 行业痛点及发展建议 行业格局及前景趋势 0 MOSFET(MOS管)行业定义 MOSFET,又称MOS、MOS管,全称为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即以金属层 (M)的栅极隔着氧化层 (O)利用电场的效应来控 制半导体 (S)的场效应晶体管。根据工作载流子的极性不同,功率MOSFET可进一步分为N沟 道型 (NMOS)与P沟道型 (PMOS),两者极性不同但工作原理类似,在实际电路中采用导通电 阻小、制造较容易的N沟道型MOSFET。MOSFET具有三个电极,分为源极 (Source)、漏极 (Drain)以及栅极 (Gate),通过控制栅极所加电压可控制源极与漏极之间的导通与关闭。 以N沟道MOSFET为例,当G、S极之间的电压为零时,D、S之间不导通,相当于开路,而当G、S 极之间的电压为正且超过一定界限时,D、S极之间则可通过电流,因此功率MOSFET在电路中 起到的作用近似于开关。 萌芽期 (1959-1969年) 成长期 (1970-1980年) 1959年,全球首款功能性MOSFET问世,这款产品使用了硅低衬、二氧化硅栅极电介质和 20世纪60年代后期,MOSFET开始采用多晶硅栅极电极。70年代初,多晶硅栅极在高温掺 AI栅极电极。此后,通过引入杂质吸附的方法以及提高对环境清洁度的控制,MOSFET栅 杂扩散时形成源-漏极区域的标志,从而让源极/漏极和栅极电极自行对齐,使MOSFET尺 极不稳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一时期,功率器件领域内成功建立起MOSFET的漏极电流 寸不断缩小成为了可能。在此背景下,MOSFET开始被用于LSI电路的制造,如内存和微 Id和漏极电压Vd以及栅极电压之间的关系模型,但由于MOSFET驱动电流低于双极结晶体 处理器,但高性能大型计算机主要还是使用双极结晶体管。 管,且阈值电压不稳定,尚未成为主流双极技术的竞争者。 Q1 Q2 Q3 Q4 快速发展期 (1981-2013年) 高速发展期 (2014年至今) 随着技术的进步,MOSFET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为解决短通道效应,业界提出了轻掺杂漏极结构。自 关于栅极氧化物的厚度,当时业界普遍认为3nm是极限,低于该数值时则出现隧穿现象。2016年,IBM 6μm代MOSFET以来,电源电压二十多年保持在5V,最终在0.5μm代技术产生时,电源电压下降至 利用强度更大的背光注入技术成功地制造出了厚度4nm、栅长6nm的MOSFET,是目前世界上能够实际运 行的 “最小”的MOSFET。为实现器件进一步的缩小与集成,MOSFET在纳米级别还在现基础上进一步向 更小尺寸发展。为突破物理极限,当前国际各科研团队在新材料特殊属性基础上研发,试图制造出更

文档评论(0)

133****9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