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悲陈陶》屈原《九歌 国殇》阅读答案.docxVIP

杜甫《悲陈陶》屈原《九歌 国殇》阅读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悲陈陶》屈原《九歌·国殇》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 [1]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 [2]都人:长安的人民。 [3]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交代了战争的时间、地点、结局及参战者的身份,写出了战事的惨烈,呼应了题目的“悲”。 B.“野旷天清无战声”是说战罢以后,原野空旷,肃穆沉寂,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C.“群胡归来血洗箭”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D.本诗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以诗存史,以诗证史”,正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诗史”性。 2.诗歌的后四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D.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周弼《夜深》) 3.屈原的《九歌·国殇》也是一首反映战争的诗歌,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比较这首诗和《国殇》节选部分在情感上的不同点。(6分)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参考答案】: 1.C(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写出了对叛军的仇恨) 2.D 3.示例: 杜诗“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猖狂之态,写出了对叛军的仇恨;最后两句写到百姓北向而哭,表现了百姓对官军收复长安的渴望,写出了诗人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之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突出了将士们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将士们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简析 此诗讲述的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的情事。前四句渲染战败后肃穆沉重的氛围;后四句先写胡兵的骄横,后写长安人民对官军收复长安的渴望。全诗寓主观于客观,把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种种感情,都凝聚在特定的场面中,体现出一种悲壮的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字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9日上传了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