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受骗案的类型及预防对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受骗案的类型及预防对策 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忽视自卫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他们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和 灾害事故伤害对象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受骗案件的发生,作案人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 悯之心;另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贪图小利、爱慕虚荣的心理,靠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如假 冒身份、骗取同情达到骗财骗物的目的。随着互联网进入校园,一些大学生通过上网结交朋友,由于缺 乏识别能力有的上当受骗,尤其个别女生交友不慎,不仅被骗钱财,还为此遭到强暴或性侵害,甚至惨 遭杀害。 因此,安全防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护神,大学生只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就可以防止 案件的发生,避免灾害的出现,就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什么叫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 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当事人往往容易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 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 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二、校园常见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 1 、“丢钱拾钱” (丢包拾包)。这是最常见的诈骗案件。一般有两人组成,一人假装在事主面前丢失物 品,另一人则与事主一起发现,然后利用事主的贪小心理,将其骗至偏僻处,以平分拣到的钱物为诱饵 骗取钱财。有案例显示,此类诈骗目前已发展到犯罪嫌疑人将事主骗到僻静处后,强行搜身进行抢劫犯 罪。 2、假币(或秘鲁币、加拿大元等)诈骗。在此类诈骗案中,犯罪团伙靠演“双簧”得逞阴谋。一人冒充银 行人员,一人出售假币,一人充当路人与事主一起兑换假币。 3、借打手机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骗取信任后,以借打手机为名骗走手机。此 类案件一般发生在娱乐场所、小型饭店、学校周边等地点。 4 、中奖诈骗。此类案件多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犯罪嫌疑人以唱“双簧”形式,谎称易拉罐内有奖券,骗 取疑人钱财。中了大奖但兑奖不方便,低价转让易拉罐为名,骗得事主动心买下易拉罐环,行骗者借机 下车溜走。从诈骗工具上看,除了过去常见的“易拉罐”外,目前又出现了“彩票”中奖。 5、设赌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个别公共场所设立小赌局。由同伙假装参加押赌,并成功赢钱,以吸引路 人。当事主信以为真参与赌博时,犯罪嫌疑人就利用赌具中的机关骗取钱财,一旦事主发现问题,同伙 就一起推拉事主并乘机逃离现场。 6、假车祸诈骗。此类案件大学校园屡有发生,诈骗分子一般先随意打电话冒充警察称所追捕的犯罪嫌 疑人将手机呼叫转移到你手机上(有的称手机与你串号),在取得手机户主信任后,趁机打听户主的有 关信息,然后要求协助办案,骗你关机;有的是冒充医生打听户主家里地址或家人联系方式,然后找到 户主亲属,以亲人出“车祸”需用钱对车主实施诈骗。 7、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 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 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8、真实身份,虚假合同。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 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 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行骗。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 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还会顺手牵羊、溜 之大吉。 10、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 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诈骗分子何某在火车上遇到某高校回 家度假的学生杨某,交谈中摸清了该生家庭和同学的一些情况。何某得知杨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 后,便返身到该校去找李某,骗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热情款待。第二天,8个学生寝室遂被洗劫一 空,而何某却不辞而别了。 11、编造谎言,骗取钱财。在车站、码头,甚至在校园内,经常发现一些青年人假冒首都某大学来宁实 习的学生,向你装出一副可怜相,借口与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失散,而学校又急电让其乘飞机返校,籍此 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且屡屡得逞。有的还以学生发生意外或生病急需用钱治病为由,骗取学生家长的钱 财,也往往容易得逞。 12、利用包车进行诈骗。此类诈骗案件常发生在节前,诈骗分子利用节前交通紧张乘车

文档评论(0)

134****32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