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含答案析).docxVIP

《陋室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含答案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陋室铭》(解析版) 考点:文学常识 考点: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最早刻在器物上,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与格言相似。 考点:课后注释 考点:课后注释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斯是陋室。 斯: 这 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儒: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考点:重点译句 考点:重点译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案】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考点:课后习题 考点:课后习题 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补充: 1.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答案】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__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2.文章结尾列举三个古代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答案】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2023 2023:中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BC.正确;D.有误,鲜:少。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而:连词,表示转折。B.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连词,表示承接。 C.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D.句意为: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故选:B。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yxk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