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制药技术.pptx

  1.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页,共一百六十四页。 重组DNA技术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体外操作,因而也称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或基因克隆。 所谓克隆(clone):是指通过无性繁殖过程所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群体。第二页,共一百六十四页。分子克隆:是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的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使其在细胞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DNA分子大量复制,并使受体细胞获得新得遗传特征的过程基因工程: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来操作目的基因,并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的过程就称为基因工程。第三页,共一百六十四页。第四页,共一百六十四页。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必备的材料:工具酶 载体目的基因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第五页,共一百六十四页。分子克隆的基本过程:分:得到目的基因切:将目的基因和载体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接: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形成重组子转:将重组子转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筛:筛选出含正确重组子的宿主细胞,扩增第六页,共一百六十四页。第一节? 基因工程中常用工具酶第七页,共一百六十四页。工具酶分类使核酸降解的核酸酶类: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催化核酸合成的酶类: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连接酶,逆转录酶核酸修饰酶类:甲基化酶,激酶,基团转移酶, 磷酸酶等第八页,共一百六十四页。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概念的提出及背景: 30年代初,微生物学家发现,微生物的噬菌体不能交叉感染(“细菌免疫”)。 限制现象(限制性内切酶) 修饰现象(甲基化酶) 1962年W. Arber提出;菌体中含有2种以上功能不同的酶: 核酸内切酶(限制) DNA甲基化酶 (修饰)第九页,共一百六十四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RE) 是由细菌自己产生的一种能识别双链DNA中的特定序列,并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内切酶。第十页,共一百六十四页。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I型RE: 由三种不同的亚基组成。需Mg++,S-腺苷甲硫氨酸(SAM),ATP为辅助因子;识别位点复杂,特异性差。通常在识别位点的400~7000bp范围内切割DNA。现已报道19种。第十一页,共一百六十四页。Ⅲ型RE;由两种亚基组成。需Mg++,ATP为辅助因子;切割位点靠近识别序列但较难预测。一般在25~27bp范围内切割。现已报道4种。I、Ⅲ型RE酶同时具有限制(剪切)与修饰(甲基化)两种功能并依赖于ATP,切割DNA链的位置远离识别序列,因此I型和Ⅲ型酶在DNA重组技术中都不常用。第十二页,共一百六十四页。Ⅱ型RE实际应用价值最大,这是因为:①Ⅱ型酶只具有限制性活性,无甲基化修饰活性;② 对DNA的切割要求严格的序列作为靶位点,切割精确;③ 此类酶作用时只需Mg2+参与,无需ATP。 因此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剪切DNA分子的常用工具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家的手术刀”。第十三页,共一百六十四页。2.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目前已广泛采用Smith和Nathams于1973年提出的命名系统:限制性内切酶第1个大写字母:来自细菌的属名(genus),第2、3个小写字母:来自种名(species),第四个字母代表菌株(strain)第十四页,共一百六十四页。3.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特点:被分子生物学家广泛研究应用,现已发现有200多种识别序列的REMW=60KD的单链多肽最适pH:6~8NaCl有抑制作用,Mg2+ 激活,巯基有保护作用热不稳定。第十五页,共一百六十四页。作用特点:有严格的识别、切割的DNA序列,并以内切的方式水解双链DNA中的磷酸二酯键。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碱基对。 切割靶序列的大小决定了切割DNA链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短切割后产生平头或粘性末端。只需Mg2+,不需ATP。第十六页,共一百六十四页。4. Ⅱ型酶切割dsDNA可产生两种不同的切口1. 平头末端(blunt end) 即在识别序列的对称轴上进行切割;2. 粘性末端(cohesive end) 即在识别序列的两个对称点切开DNA双链,产生末端带有单链尾巴的切口。根据突出端不同分为:5’粘性末端和3’粘性末端。第十七页,共一百六十四页。Ⅱ型酶切割dsDNA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切口第十八页,共一百六十四页。第十九页,共一百六十四页。5. 三类特殊性质的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同裂酶(isoschizomer):又称源同异工酶,即识别位点相同,但切割位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Sam I(CCC↓GGG)和Xma I(C↓CCGGG) 第二十页,共一百六十四页。同尾酶(isocaudarmer):不同来源的酶其识别和切割序列有一定的相关性,作用后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Sau3A IBamH I GATC GGATCC CTAG C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