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第1页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 文献及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及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
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及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
“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
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
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及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
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 “金石学”。 有
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
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
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
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 “杀青”,亦称 “汗
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
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 75 篇,10 万余言。史
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积聚及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 48000 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
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晚清四大藏书楼(清末四大藏书家)
由晚清蔚然壮观的藏书习惯形成的最为著名的四大书籍收藏家及其藏书楼。具体指“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
山东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史称“清末私人藏书四大家”。四家,首推铁琴
铜剑楼,是清中叶以来,历史最长久。
第五章 文献版本学
第 1 页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第1页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第2页
版本:“版本”又称“板本”,是宋代及“写本”相对的雕版印刷书。今天所說的版本,包括古今所有用不
同的方法,在不同地点时间,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书本。以雕版印刷为主体,同时包括雕版之前的写本和
后的抄本、活字本、手稿本、批校本、影印本等各种类别,也包括新式印刷的各种书本。
善本: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来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后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避讳: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避讳为
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避讳的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