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汇报人:XXX汇报时间:20XX
目录质量管理基础简介07.关键工序控制人员责任的划分06.关键工序控制在质量控制体系的运用05.影响关键工序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方法04.关键工序控制的原则03.工序控制要求02.定义01.
PART 01定 义
工序按质量控制程度的大小可划分为:一般工序和重要工序重要工序包括:
PART 02工序控制要求
策划的要求:策划的结果(工艺流程图、设计开发书、策划表等)必须与本公司QMS(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要求相一致。策划的现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检验文件)应明确产品加工的质量目标和技术要求。应针对具体的产品明确所需的文件(记录)、资源的要求(人员、设备、模具、量具),均应在控制计划中体现。各车间、检验站应得到与产品一致的现场文件。各检验站应明确各工序的检验、试验要求及抽样准则,如:首/末件的要求、数量、频次(每班/每天/每批);巡检的项目、频次、时间间隔或数量间隔。产品实现过程应提供哪些记录(首、末、巡检、工艺监控记录等)。
2、工序控制的要求:一般工序: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自主检验为主。重要工序:除一般工序要求外,应全数检验或增加检验频次或画控制图(P图、X-R图、平均极差图等)。重要工序使用的设备应定期作能力认可。包括设备能力指数(Cmk值)的认可、设备精度认可。重要工序使用的量具应考虑作测量系统分析。重要工序使用的模具应适当进行维护保养。重要工序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关键工序:除重要工序要求外,必须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湿度、压力、电流、电压等)进行连续监控,应界定“连续“的定义。
PART 03关键工序的控制原则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关键工序控制的严格程度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验,质控人员与车间管理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关键工序应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关键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关键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资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使用中的各种测量系统应定期分析、调整和更换,保证其精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PART 04影响关键工序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方法
1、人员的控制 影响关键、重要工序的主要因素通常取决于影响过程质量的诸因素, 即人们熟悉的人、机、料、法、环、测 (5M1E) 六个因素。因此,控制关键、重要工序的产品的加工质量, 可以通过控制影响过程能力的六个因素来实现。关键工序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定期考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明确规定关键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并记录归档,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上岗操作证。对于手工操作比重大的过程或工序来说,例如手工焊接、手工卷绕、测试、检验等,往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质量意识是关键因素,它是产品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由人员起主导作用的过程或工序,更需要通过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来控制质量。
具体管理内容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是胜任的。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确定任职或上岗资格,并实施资格评定,尤其是对参与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以及特殊工种工作的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或技艺评定准则进行资格认可,保证其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并提高岗位人员任职能力。培训包括质量意识、操作技能、检测方法、统计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等。鼓励员工参与,以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改进。 主要包括 : 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岗位人员了解相应层次的质量目标,以及本职工作与实现目标的关系,意识到所承担工作和所执行任务的重要性,明确本工序不良产品给下道工序带来的危害。必要的授权,如有权获得必要的文件和信息, 有权报告不合格并采取纠正措施等。鼓励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2、设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