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与和谐中国的利害攸关.doc

非政府组织与和谐中国的利害攸关.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政府组织与和谐中国的利害攸关 李敢 作者简介:李敢(1975-),男,安徽泗县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广东建院,广东广州 510450) 内容摘要: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在北京召开以来,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逐渐为人们所知晓;而近两年来在独联体国家发生的系列“颜色革命”更是使得NGO一词一时格外引人注目。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应对在国内方兴未艾的NGO之发展,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支持鼓励其正面的积极的方面,以促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同时,防微杜渐、依法抑止其负面消极的方面。 ?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NGO)、和谐社会、法治管理 Abstract: Since the NGO Forum of the World Conference of Women was held in 1995 in Beijing, the term NGO has been familiar with Chinese people in mainland China gradually. However, NGO has almost become a household word because of “color revolutions” in recent years. To a certain extent, NGO is a sword of double edges. China which is simultaneously in a time of social transition has to learn to hold it in order to keep developing steadily and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better in the future.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ints particularly. Key words: NGO 、Harmonious society 、Administration of law 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是一个至少涉及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NGO一词,最早由联合国的经社理事会在1946年首先提出来的。例如经社理事会在1952年的第288(X)号决议以及1968年的1296号决议中,都将NGO界定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以被看作为非政府组织”。 UN ECOSOC Resolution 1296(XLIV),PARA.7.7, London:Hurst&Company,1996,Appendix B. 不过,这个定义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它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具有地区、国家乃至跨国性的不同层次的非营利性的公民(公益)组织蔚然成风的现象。在当代,在国外众多研究NGO的学者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的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M. Salamon)堪称该研究领域的一个权威人物。他关于NGO的七大特性之说在学界非常具有代表性(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宗教性、非政治性)(美),莱斯特.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4页。在国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NGO研究所最为典型,代表人物有王名、邓国胜等学者。此外,中央党校的赵黎青在该领域也颇有造诣。其他知名的学者还有王绍光(香港),俞可平、杨团、何增科等人。国内学者着眼于法律、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等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关于NGO的定义。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于NGO的研究虽然也有“雨后春笋”的趋势,但对于NGO的一般特性的认识等方面尚有单一“舶来”式使用之嫌。例如,“非营利”性本来为NGO的一个基本特质。然而,在国内有关学术刊物上还是有不少文章将“non-profit”一词翻译写作为“非盈利”或者“ UN ECOSOC Resolution 1296(XLIV),PARA.7.7, London:Hurst&Company,1996,Appendix B. (美),莱斯特.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4页 实际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理论界,对NGO至今尚没有一个一致通行的定义。 某种程度上,NGO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内涵与外延各有所别。不过,各类NGO的定义一般都认可NGO应具有“参与、志愿、利他”的基本精神;认可NGO主要面向基层群众活动,致力

文档评论(0)

无所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