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
二〇一八年
目录
TOC \o 1-2 \h \u 肛肠科 1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2
痔(混合痔)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4
肛裂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8
泌尿外科 12
石淋(泌尿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12
癃闭病(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16
水疝(睾丸鞘膜积液)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19
普外科 22
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23
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26
肠结(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29
骨伤一科 34
骨折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34
骨折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39
骨折病(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42
骨伤二科 46
骨折病(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断方案 47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50
膝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55
心脑血管外科 58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58
筋瘤(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63
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66
妇产科 69
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70
堕胎(流产)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75
癥瘕(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78
介入科 82
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8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86
耳鼻喉科 91
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91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95
眼科 99
圆翳内障病(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100
绿风内障病(急性闭角性型青光眼)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104
翼状胬肉(胬肉攀睛病)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106
肛肠科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旳脓肿。
一、诊断原则
1.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时痛、继而破溃流
脓经久不愈。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位于肛提肌如下旳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旳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l.中药汤剂内服
(1)火毒蕴结证 :肛门周围忽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败毒透脓
推荐方药:透脓散加减
黄芪、山甲(炒末)、川芎、当归、皂角针。
(3)阴虚毒恋证: 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2.中成药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天和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黄连润肌膏、肛泰软膏等。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1.术后内服中药同术前辨证用药。
2.痔浴液熏洗疗法:根据病情辨证使用痔浴液熏洗。
(1)术后每日熏洗坐浴2次,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熏洗坐浴。
(2)创面每日换药1~2次。
(3)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用肛肠综合治疗仪、超声雾化熏洗仪、熏蒸床(坐式)等。
3.针刺疗法、理疗:
(1)疼痛: 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或用普鲁卡因,长期有效止痛,长强穴封闭。
(2)尿潴留:针刺关元、十极、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
(3)粪嵌塞:针刺支沟、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
4.微波照射理疗肛门部。
5.中药热奄包治疗。
6.中成药口服润肠通便:厚朴排气合剂,舒秘胶囊。
7.中医护理:辨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
四、疗效评价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伤口愈合。
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痔(混合痔)围手术期中医诊断方案
混合痔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