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VIP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21分) 1.(11分)中华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它闪烁在戏曲斑斓的脸谱中,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丝弦上,传扬在诗文浪漫的意境里。 (一)传统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看舞台上的一出出戏,演员们演的或许就是他自己的悲欢离hé(  );或者说,人生的故事就出现在舞台之上。正所谓:旦生净末且端详,如戏人生路正长。 (1)阅读以上两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hé     ②详    (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二)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文房四宝创造出来的线条艺术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推崇:    ②文房四宝:    (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体现书法之美和戏曲之美的两幅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鸟欲高飞先振翅 ②铜撇金捺似龙飞 ③曲调幽雅扬白雪 ④墨有千秋日月汐 ⑤亭声婉转遏行云 ⑥梨园演古今往来 ⑦雪舞香梅报春早 ⑧铁划银钩如凤舞 戏曲: 书法: (三)民族乐器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民间艺人一生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可以称为是乐曲中的顶峰之作。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它闪烁在戏曲斑斓的脸谱中,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丝弦上。 B.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 C.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 D.民间艺人一生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 2.(10分)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文天祥 《过零丁洋》 直抒胸臆,体现诗人的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壮志。 ①   ,   。 白居易 《②   》 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表现杀敌报国,北定中原,了却收复故土的心愿。 ③   ,   。 诸葛亮 《出师表》 对偶,临危受命,勇担重责,挽回败局。 ④   ,   。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以落花自喻,表达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⑤   ,   。 ⑥    《春望》 以乐景写哀情,描写“花”“鸟”表达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⑦   ,   。 二、阅读(39分) 3.(7分)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筷子趣谈 李贤武 ①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枝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具——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农夫,无一不会使用筷子。筷子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其装潢之多样,更是不胜枚举。 ②古时筷子称“著”,闽南话至今仍用此音。后来,吴人为了避忌“著”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著”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夹提”,意思是夹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筷子的使用功能。 ③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为止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牛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境一双“金著”,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著,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著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著竹”的竹子,产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著,坚结如象牙,作著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

文档评论(0)

试卷课件免费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如果有个别试卷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告知试卷全称,本人将下架删除,敬请谅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