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微波遥感课件第1章 微波遥感基础.pptVIP

华北理工微波遥感课件第1章 微波遥感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RTM成像示意图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4.发展趋势 ★小型化、轻型化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素以体积、重量、功耗大而闻名,影响其推广应用。轻小型SAR是其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JPL正在研制的LightSAR雷达重约250公斤,L波段多极化,分辨率6米~10米时幅宽22公里,分辨率100米时幅宽250公里。俄罗斯正在研制的L波段的小SAR重150公斤,分辨率为2米~20米。 三、微波与物质相互作用 3.1 微波与大气 3.2 微波与地物 3.1 微波与大气 一般来说,大气衰减作用的程度与大气成分及其物理性质有关,一般地电磁波频率越高,大气衰减作用越显著。 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水分子、氧气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洛杉机地区 SEASAT 图像, 1978 SEASAT Image of Death Valley, 1978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3. 成熟阶段 20世纪90年代,SAR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欧空局(ESA)于1991年7月发射了ERS-1; 日本于1992年2月发射了JERS-1; 前苏联于1991年3月发射了Almaz-1; 1995年11月加拿大发射了RadarSat 1994年和1996年美国航天飞机两次搭载的SIR-C/X-SAR。 以上标志着SAR时代的到来,表明了SAR将可与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并驾齐驱。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1)1981年11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二次飞行时,为微波遥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主要应用于地质探测。 ? 验证了 L 波段对干旱沙地具有几米的穿透能力。 ? 在二天内获取超过1千万平方公里的地表SAR图像。 苏丹西北部撒哈拉沙漠SIR-A 1981年12月影像,彩色部分为Landsat影像。由于干燥沙漠介电常数较小,SAR能穿透地表,发现沙漠地表下面有古河床。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2)1984年10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又将SIR-B载入太空 ? 由 SIR-A 改进 ? 检验 L 波段在以下方面的探测能力: - 土壤湿度 - 地质结构和岩石特征 - 海洋波浪谱 ? 安装了变侧视角的可移动天线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3)1988年12月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将“长曲棍球”(Lacrosse)新型军事侦察卫星送入轨道。 该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高分辨率雷达成像卫星,采用X、L两个频段和双极化方式,卫星重14.5吨,地面分辨率为1m,设计寿命8年。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4)1982年2月,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 NSADA发射了地球资源卫星JERS-1,搭载合成孔径雷达。 ☆ 轨道倾角:98.5° ☆ 轨道高度:568km ☆ 侧视角:35° ☆ 幅宽:75km ☆ 波长:23cm ☆ 工作波段:L ☆ 极化方式:HH ☆ 分辨率:18m 冰川上的火山口 纽约世贸中心被进攻前RADARSAT-1图像(1999.6.8) 纽约世贸中心被进攻后RADARSAT-1图像(2001.9.13) 华盛顿五角大楼被进攻后RADARSAT-1图像(2001.9.14)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5)RADARSAT 分辨率10-100 m 工作波段:C 极化方式: HH 侧视角:20°-50° 工作时间:1995-- 二、微波遥感发展历程 (6) 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SAR) One of ENVISAT instrument (ESA, 2002) C-band (5.33 GHz) Mulli-polarization: VV+HH, VV+VH, or HH+HV 7 incidence angle option High resolution One of the first photos taken by Envisat, ESAs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in March 2002. The collapse of the Larsen B ice shelf observed on 18 March 2002. 这张由ENVISAT卫星摄于2002年3月18日的照片显示出最近10年拉森B(Larsen B)冰架下沉的情况。南极冰架最近几年来一直在大幅下沉,这可能是自1.2万年前冰河时代结束以来南极冰架下沉幅度最大的一段时间。 CCRS, Canada Seasat ( Lhh ) SIR - C/XSAR (L,C Quad pol , Xvv ) 2000 SRTM, InSAR C W

文档评论(0)

东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会计、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提供专业的文档服务,拥有海量各类优质、实用文档,尤其擅长精品课程资源开发。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9日上传了中级会计、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