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的呼唤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 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 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 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 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 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 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 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 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 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 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 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 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 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 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氯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 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 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 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 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 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 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 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 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 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 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 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 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 山在呼唤着我。
1、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 梦。
② 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答案: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②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2、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 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
①白天的玉山:
②晚的玉山:
答案: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②山簌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案: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玩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 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受,实现自己的心愿。
4、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解析:从全文来看作者有过两次登山的经历:童年时攀上故乡湖南的一座山,在山上奔 跑、呼喊,捡拾松果,竟日流连,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后来登上玉山,欣赏美景,感受自然 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受,实现自己的心愿。两次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两者之间不 是对比关系。还要联系文章的标题“山的呼唤。山呼唤什么了,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文章的开始和结尾都提到了 “山的呼唤”。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对 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 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