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探讨.pdf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 建要点探讨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 展提供一个双重的保护。另外,双重预防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保障生产 的安全性,更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们的安居乐业。在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双重预防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文章重点探讨双重预防机 制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 引言 如何提升双重预防机制在“事前预防”和“主动式”管理方面的作用,进而 加强风险动态辨识和管控、加强风险现场运用与实践,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进一 步强化和深入风险分级管控,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亟需研究的问题。 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是指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目的是准确把握运营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和趋势, 排查评估运营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效防控安全风险,闭环管理排查治理 隐患,遏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安全事故和险性事件的发生。根据事故致因理 论,事故因果存在着连锁过程,只要一项因素被消除,则终止连锁过程,不会发 生事故。 在进行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中,需要加强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一是做好风 险管控,将风险识别以及管控作为重要的基础,在源头上进行风险的识别,并做 好分级管控,尽可能的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的 发生。二是要进行隐患的治理。将隐患的排查和治理作为重要的手段,在进行风 险控制对发现的漏洞以及风险等进行控制,将隐患进行消灭,防止安全事故的产 生。这就需要充分的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将其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将风险 扼杀在摇篮中,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把风险管控放在第一位,一旦对 风险没有进行良好的辨别,就很有可能导致隐患变成安全事故。一旦安全隐患没 有做好治理,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做好隐患的排查能够促进风险控制工作有效 完善,这就需要加强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进而防止事故的产生。 2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面临的问题 2.1流于形式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实际推行中存在问题较多,突出表现 在理解认识不足、各层级不够重视。比如管理层为了合规而推进,基层为了完成 任务而走形式。导致在现场实施中流于形式,风险辨识、隐患排查的全员参与程 度不够。 2.2双体系未能有机融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既是两个独立运行的体系,又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在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重要 的前提,隐患排查治理能够促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在具体的实施 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融合。 2.3动态管控不到位 表现在风险辨识清单、隐患清单变更不及时,导致其不符合实际,不能满足 工作需要。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花大量的工作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提前发现风险并进行管控;然后重点排查风险管控措施,通过持续的隐患排查治 理,查找出风险管控措施的不足,进而完善风险管控措施,遏制事故的发生。 2.4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 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不是形式化和静态化的,而是要以风险数据库和隐 患排查手册为基础进行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过程中会持 续产生大量的安全生产数据,只有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有效保障 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目前双重预防机制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因此 要重视并加强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工作。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 3.1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现有体系、日常工作密切融合,通过双重预防机制 建设抓重点、抓关键,通过安全标准化的自评和持续改进提升双重预防机制的效 果。防控措施清单:包括重大风险防控制度和防控措施。其中,风险防控制度主 要为监控预警制度和风险警示告知制度等,防控措施应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告知 两部分。 3.2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 推进建设一个高质高效的安全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化 融合;建立隐患统计分析模型,总结分析现场安全规律性因素和事故事件苗头性 倾向,充分发挥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的作用,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动 态运行。 3.3系统补齐运营防灾救灾工作短板 为有效应对恶劣天气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