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第一章 新闻伦理概述;第一节 理解新闻伦理的两个维度;第一章 新闻伦理概述;第二节 新闻伦理的影响与作用;第三节 新闻规范伦理的实现;第四节 媒介功能的合理性是新闻道德实现的条件;第二章 记者品德养成 ;第一节传播主体品德结构;一、传播主体的道德认识;二、新闻传播主体的道德感情;三、新闻传播伦理意志;四、新闻从业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关系;第二节 影响传播主体品德的外部因素;第三节 传播主体品德培养;第三章 伦理思想与自律;第一节 伦理思维与目标;一、新闻伦理思维的起点;二、新闻伦理的目标与信念;(二)新闻的信念
新闻的信念即新闻理想。新闻理想是人基于记者编辑实存的事实状况而设想职业应存之蓝图,并为实现其蓝图而努力于行动所开创的新闻职业规范必存之境界。由此,新闻伦理必须由关于新闻人、社会、人类之三维伦理预设方向。客观地看,新闻伦理知识是“记者编辑成为记者编辑”的知识,它既涉及记者何以使自己成为新闻的知识,也涉及新闻人何以可能使自己成为优秀职业人的知识。这几个方面都源于记者编辑在使自己成为职业人的职业进程中,对自己的生存(职业生存既是存在的一种开放,也是行动的职业作为)予以心灵化感受、体认、领悟、反省的积极精神成果和思想成果;1、追求公正是新闻的道德指向
新闻道德知识构建的基本框架是追求社会性公平公正:而社会公正的横向构架是“人性需要→普遍发展→动机与效果相一致”;公正的纵向构架是“应当→正当→正义”。
新闻工作及其从业人员的价值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体现在主持社会公正和对正义、良知、社会公正的强烈追求中。他们倾听着社会的不平之音,感受着社会的未尽完善之事,在工作中,投入满腔热情,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公平、公正、良知和社会正义的吁求。这既体现着一种情感倾向,对受伤害的人、对无助的人、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不义之人、对贪婪腐败之人、对欺诈渎职之人的深恶痛绝,也体现着一种无法容忍天下不平之事的心理趋向,更体现着一种高尚的道德水准。为绝大部分人的忧乐奔走呼号,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第三章 伦理思想与自律;2、追求人道之善与人性关怀;2、追求人道之善与人性关怀;(1)给予创伤性事件受害人以空间
(2)侵扰悲痛行为对公众情感也是一种伤害
(3)在灾难和死亡报道领域,“知情同意”是国外新闻界普遍采纳的原则
知情同意提供了一种符合普遍伦理道德的思路: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我们有义务承认其他人同我们自己一样是有自觉意识的主体,尊重他们理解真实世界的需求,允许他们做出有道德责任感的判断;3、恪守中庸之德
新闻工作者的“中庸之德”在隐身采访中,表现为如何把握好“度”,不要“过”也不要“不及”。 新闻记者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当然可以实施舆论监督,进行必要的批评报道,有时,也可进行暗访、偷拍。但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如果大量采用这种报道方法,让人们感到无论何处、随时随地都有人监视,这显然无异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悖于中庸之德
;第二节 伦理思想;二、伦理学体系的价值原则;三、伦理思想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第三章 伦理思想与自律;第三章 伦理思想与自律;第三节 传播者道德自律;三、传播伦理自律内容;四、 传播道德自律体系的建立;第四章 新闻伦理评价体系构建;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良心与名誉;二、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名誉;第二节 良心与名誉的作用;第三节 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第四节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二、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证明
良心和名誉任何一个评价的真假对错,是用两个前提来证明的,一方面在于证明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认识之真假,另一方面在于证明所信奉的伦理规范之优劣。
三、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认识的价值
正确的良心和名誉的根本的特征是信奉优良道德,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它们使人遵守的是优良道德。但是,错误的良心和名誉的根本的特征是信奉恶劣道德,我们却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它们会使人遵守恶劣道德。因为错误的良心与名誉,就其所信奉的道德来说,可以分为两种:违背人的行为本性因而是人做不到的和不违背人的行为本性因而是人能够做到的。
;第五章 传播法概述;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及渊源;二、传播法渊源及体系;三、传播法的调整对象;第二节 表达自由;三、世界各国对于表达自由的规定
(一)世界各国对表达自由的保障
(二)世界各国对表达自由的限制
四、对表达自由的限制
(一)内容限制
(二)事先约束和事后惩罚
;第三节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一、新闻权利的起点——公民的知情权
(一)知情权的概念及权利主体
(二)知情权的宪法理论基础
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权利
(一)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写作权、传递权
(二)编辑对新阅稿件的编辑权
(三)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IN 9830 冲压件切割毛边高度.pdf VIP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VIP
- 2020秋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VIP
- 古建筑传统瓦工(砧刻工砌花街工泥塑工古建瓦工)施工机械用电管理详细措施.docx VIP
- (高清版)DB51∕T 2997-2023 四川省水文数据通信传输指南 .pdf VIP
- 二升三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完整版25天.pdf VIP
- 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建议.doc VIP
- 沪教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词汇表.docx VIP
- 2025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西班牙语二级口译试卷.docx VIP
- GB∕T 5796.1-2022 梯形螺纹 第1部分:牙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