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几大剧种.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戏的几大剧种 藏戏的几大剧种 在我国戏剧理论界,历来把藏戏当作藏民族和藏族地区惟一 的一个剧种对待。及至《中国戏曲志》西藏卷、四川卷、青 海卷、甘肃卷陆编编纂竣工,以及青、甘、川、藏四省区藏戏 研究者们的努力,藏戏剧种问题的研究才有所突破,其研讨进 展的速度在新中国成立后是空彰的。藏戏剧种的真实面貌, 由此而在戏剧理论界和藏学界获得了大体一致的共识。如 1998年11月初审《中国戏曲志·四川卷》书稿时,确认四川 除有德格藏戏和传自甘南的阿坝和色达多藏戏外,还将传自 西藏的刃区藏戏确定为一个单独的康巴戏剧种。1989年5月 《中国戏曲志·西藏卷》在西藏进行了终审,确认区内民族戏 曲剧种有五个:藏族的的面具戏、蓝面具戏、昌都戏和传自四 川的江达德格戏,还有一个门巴族的门巴戏。同年8月对《中 国戏曲志·青海卷》初审时,确认青海有三个剧种:属于安多 藏语文言区的黄南藏戏、华热藏戏和传自甘南的果洛藏戏。 人们逐渐发现,中国戏曲中的藏戏实际上有一个包括不少剧 种及其流派的系统。 白面具藏戏 白面具藏戏,系藏族戏曲母体剧种,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十分广 泛,藏语文称为“拉姆拔嘎布”,是仙女白面具戏的意思。相 传是汤东杰布为营造铁索桥募捐而组织“仙女七姐妹”班子 进行演出从而形成的戏剧形式。它的起源和萌芽可追溯到藏 族发祥时期,即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时代。这时期西藏土着先 民们就创造了比较灿烂的苯教文化。从白面具藏戏传统剧目 的故事内容和表演形式,至今仍可看到不少属于苯教文化的 遗迹。公元6世纪以后,已进人奴隶制的藏族社会,鲁体民歌 从民间进人宫廷,苯教“摇鼓作声”的图腾拟兽面具舞蹈也被 吸收进民间综合性歌舞表演中,产生了由人戴白山羊皮面具 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文成公主进藏以后,松赞干布以传人的 汉族乐舞结合藏族的民间歌舞,训练十六名美女进行表演时, 其舞蹈、歌唱和表演都开始有了一定的规范。到8世纪赤松 德赞时建桑耶寺,在落成典礼上,莲花生将佛学教义和苯教祈 神仪式及土风舞相结合,创建了一种类似内地古代摊舞的哑 剧性跳神艺术。到11世纪,西藏卓地大庙会上,就有了“巫师 多人,自在女二十八人,戴面具,手持兵器,另有长辫女击鼓,随 之而舞”的明显具有戏剧性质的表演艺术。15世纪,藏族封 建农奴制经济急剧发展,藏传佛教着名的云游高僧汤东杰布 为募集造桥资金,利用吸收了已有的民族歌舞、说唱,包括宗 教仪式和艺术,以及百艺杂技等等众多的表演形式,进行综合 性的创造发展,编演佛本生故事和民间传说,逐渐创建形成了 “拉姆拔嘎布”这样一种以羊皮面具歌舞表演故事的戏剧演 出形式。到17世纪受到五世达赖的重视和扶持,进一步向前 发展,成为以唱为主,唱、诵、舞、演、白、技等各有一套初 步程式,而又与一部分生活化表演、民间歌舞、技艺等融为一 体,很快产生了琼结宾顿巴、盘纳若捏嘎。雅隆扎西雪巴、尼 木塔荣巴、吞巴伦珠岗、堆龙朗则娃六个着名的白面具藏戏 班子,被规定为每年参加“哲蚌雪顿”演出的主要团体。其中 发展形成了具有不同表演风格的古老质朴的宾顿巴,由白面 具衍变为黄面具的扎西雪巴和向蓝面具藏戏过渡的尼木巴 三个艺术流派,所演剧目主要是《诺桑王子》及其片断。 蓝面具藏戏保留剧目《白玛文巴》剧照。图为九头罗刹女王 表演。 蓝面具藏戏 蓝面具藏戏,是藏族中心地区卫藏方言剧种。系传统最丰厚、 艺术最发达、影响最大的藏族剧种,藏语文称为“拔温布”, 即蓝面具戏,汉语文一般称其为藏剧或藏戏。国内外一般人所 说的藏戏主要就是指蓝面具藏戏。它直接由白面具藏戏发展 而来。相传为汤东杰布晚年将山南宾顿巴白面具演出形式传 回家乡日喀则昂仁迥·日吾齐寺后,逐渐形成的,并开始演出 许多完整的大型正戏剧目。后来又发展出诸多民间的蓝白具 戏班,并不断创编新的剧目。蓝面具藏戏积累了一批传统剧目, 除“八大藏戏”外,如果将个别民间戏班编创和演出的剧目, 如《若玛囊》《猎人贡布多吉》和《泽当琼琼》等也包括在 内的话,总计有近二十个人小剧目。 蓝面具藏戏急剧发展起来,形成了以四个蓝面具戏班为中心 的四大艺术流派:其一是靠近珠穆朗玛峰的昂仁县迥巴,唱腔 保持了古老发声法,脑后音与胸腔共鸣运用较多,融入堆地区 民间声腔音调,唱腔异常高亢宏亮,雄浑甜脆,其艺术影响流传 到四川的甘孜。二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盆地的仁布县江嘎 尔,以古朴浑厚、庄重苍劲的喇嘛藏戏声腔和更为古老神秘、 粗拙瑰奇的宗教色彩,以及更为地道的传统技艺,受到广大群 众特别是僧众的偏爱。三是后藏南木林山谷的香巴,以香河流 域的民间

文档评论(0)

百分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