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轮作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 ? ? Summary:为科学评估轮作制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在辽宁省建立18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分析耕层厚度、容重、有机质、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7项指标。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轮作制度前相比,轮作区域耕层厚度和容重没有变化,土壤pH值基本持平,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 Key:轮作;耕地质量;检测;物理指标;养分 :S152.4+5????:A????:1674-1161(2019)06-0008-02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能够促进耕地资源的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缓解粮食供求矛盾和提升耕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016—2018年,辽宁省在6个市的21个县(市、区)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工作,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和轮作模式等因素,在轮作试点区域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103个,定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对照分析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肥力变化,为科学评估轮作制度的效果提供数据参考。 1 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 轮作试点区的化肥投入为氮肥(N)13.64?kg/667?m2、磷肥(P2O5)6.87?kg/667?m2、钾肥(K2O)6.31 kg/667?m2。秸秆还田量为122.48?kg/667?m2,而非项目区为115.61?kg/667?m2,秸秆还田量提高6.88?kg/667?m2?,增幅为5.95%。 1.1 土壤物理性指标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前后,各监测点耕地的物理性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与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前相比,土壤耕层厚度、土壤容重两项物理性指标未发现明显变化(分别增加和降低1.01%)。这可能是由于项目区未实施深耕深翻等可改善耕层厚度耕作措施。利用农业机械进行深耕深翻,再配合秸秆粉碎还田,是改善土壤容重的有效方法之一。 1.2 有机质与pH值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前后,各监测点耕地的有机质与pH值变化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与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前相比,耕层pH值未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增加1.09?g/kg,提高7.86%。轮作试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轮作措施的实施,改善单一作物种植对农田土壤的不均衡利用,通过改善种植结构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从而使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且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别是“玉豆”轮作模式,通过豆科作物的固氮特性提高土壤氮素供应能力,促进有机质归还耕层土壤。同时,轮作区的秸秆还田量较高和化肥投入量减少,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高。 1.3 土壤养分指标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后,各监测点耕地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轮作试点区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其中,全氮含量平均值提高0.06?g/kg,增幅为5.59%;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2.9?mg/kg,增幅为8.32%;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28?mg/kg,增幅高达25.94%。其原因与有机质提升相似,主要在于轮作性状种植结构,以及秸秆还田量增多。速效钾提高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当年钾肥的投入量较大有关。 1.4 中微量元素 分析监测数据表明:与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前相比,耕层中的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钼分别降低-0.61%、-21.88%、-28.35%、-55.46%、-10.12%、-39.61%;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硅分别增加16.15%、14.69%、4.93%、14.69%。 1.5 耕地质量等级 分析评价监测结果表明,轮作试点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水平有所提升。2016年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水平为4.61等,2018年为4.59等,升高0.02个等级。轮作试点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水平为4.59等,对照区为4.64等,升高0.05个等级。 2 耕地轮作措施实施建议 依据轮作试点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针对辽宁省目前耕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 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轮作模式 监测数据及结果表明,轮作制度可全面提升土壤肥力,特别是“玉豆”轮作模式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在继续扩大轮作面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轮作模式,有利于土壤肥力改善和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2.2 轮作措施与耕作措施配合 实践表明,轮作措施不能改变土壤耕层厚度和容重等物理特性,需配合实施深耕深翻等措施。監测结果表明,轮作措施对地力提升的利好影响,可能得益于秸秆还田的增益作用。促使轮作模式与秸秆还田、深耕深翻等耕作方式相结合,构建以轮作模式为基础的地力提升模式。 2.3 轮作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轮作措施与减肥、水肥一体化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相结合,不断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监测结果表明,轮作能够在施肥减少的情况下,促进土壤氮素水平提升。这意味着轮作可以减少农田对外部化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