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现代(新)灸法 目前临床较常用的艾条灸、隔物灸逐渐代替了古代的直接灸法,其灸后发疮也不再是治疗所要求的标准,代之这一标准的是,每穴3~7壮(艾炷灸),或悬灸15~20min(艾条灸)。这对规范操作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其应有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对难治病的治疗,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最终给人们的看法是灸不治病,以致出现重针轻灸,甚至是用针弃灸的现象。 1.大灸疗法(《针灸临床杂志》) 灸材: 1)将腌好的红辣萝卜切成二分厚一寸方块, 2)将紫皮大蒜捣成泥,平摊在萝卜片上,中间按一凹,让蒜泥形成一圆圈; 3)把艾绒做成艾球如花生米大; 4)备草板纸一条,长21寸,宽1寸。 操作: 1)先灸背部: 患者俯卧,将草版纸由大椎贴至长强,此线不灸; 把做好的萝卜蒜泥片由两侧大杼排至白环俞,再在这两侧各排一行,起点低于前行半片,止点过半片; 用镊子夹住艾球在烛火上点燃,放在萝卜片凹槽中,逐个放好放齐; 壮数多少以患者皮肤耐受度决定,一般每个点灸三至五壮,灸部皮肤深红可停灸 2)休息片刻再灸腹部: 患者仰卧,先在膻中放一块,以此为中心,上下左右放八块; 再在鸠尾与神阙上各放一块不着蒜的萝卜片,此两点不灸,两穴间放六片; 神阙下至曲骨放五片,若是妇女则石门放一片无蒜萝卜片,不灸; 上腹部中间行的两侧各排一行,起点低半片,止点高半片; 再在两侧各排一行,起点再低半片,止点再高半片,灸法如前。 2.齐灸法(《针灸临床杂志》) 本法是在《灵枢·官针》记载上的十二刺法中的“齐刺”法的启发下,用三个艾炷同时熏烤一个穴位或用艾条在穴的上下及穴位处熏烤的方法。 由于熏灸的面积较大,比普通灸法的刺激量及温热感均增强,温通气血、散寒止痛的效果较好。 现代研究证明灸法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齐温灸法: 由艾灸温和灸法发展而来。 操作: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穴位,约距1~2cm进 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再在穴位循 经线上,每个穴位上下各1cm处再进行熏灸,一般每 穴约灸5min,在每穴上下1cm处再各灸5min。使艾灸 处皮肤红润为宜。 功效:温散寒邪,通经止痛。 适应症:风寒湿痹证、痿证等 取穴:痹证:肩髃、曲池、外关、次髎、阳陵泉、承山、 悬钟、阿是; 痿证:大椎、命门、腰阳关、曲池、血海、足三里 (2)俞募齐灸法 以俞募配穴为主,应用隔姜艾炷灸。 操作:先将生姜切片0.5mm,在姜片上扎若干针孔,艾绒 做成蚕豆大的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使局部皮肤 红润为度,每穴施灸3壮,因齐灸同时1穴灸3壮,实 际等于施灸9壮。 功效:温经散寒,消痕散结 适应症:遗尿、喘息、郁证等 取穴:遗尿:主穴膀胱俞、中极,配穴三阴交; 喘息:主穴肺俞、中府,配穴大椎、定喘; 郁证:主穴心俞、巨阙,配穴气海、太冲。 (3)郄穴齐灸法 以郄穴为主,应用隔姜艾炷灸。 操作:同俞募齐灸法。 功效:温经止痛,挟阳固脱。 适应症:急性胃痛、腹痛,痛经等 取穴:急性胃痛:主穴梁丘,配穴中脘、梁门; 急性腹痛:主穴梁丘,配穴天枢; 痛经:主穴地机,配穴归来、血海。 (4)保健齐灸法 多主张用艾炷灸,用艾条齐灸法或艾炷齐灸法均有保健功效。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以上四穴可以采用艾炷齐灸3壮或艾条每穴齐温灸5 分钟,每周灸2次,每年冬季或夏季灸3个月,坚持数 年。 功效:温通气血,滋补肾气,强壮脾胃,祛病延年。 适应中老年人,体质虚弱,脾胃虚弱或肾虚者 3.发泡灸法(《针灸临床杂志》) 是一种用小艾炷直接灸灼穴位并要求灸处发泡的灸法。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化脓灸,又有别于温和的隔物灸和熏灸。传统的化脓灸有三个弱点,即施灸时的剧痛、灸后长时间的化脓和灸疮愈后永久遗留疤痕。针对化脓灸的弱点进行了改良,创制出发泡灸,以皮肤损害较小的灸泡取代开放性的灸疮,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易为患者接受。 艾炷制作:将细艾绒以手捻或模压制成圆锥形小艾炷,计 分为黄豆粒大与麦粒大两种。务求紧实,置于 盘内排列整齐备用。 操作:患者取卧位,暴露治疗部位,常规皮肤消毒后,夹 取小艾炷置穴上,引燃施灸,候患者觉烫,艾炷高度 约剩1/5~1/4时取下换新,虚证每穴9壮,实证每穴6 壮。 灸法 “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当今中医药临床上灸法不被重视,国内重针轻灸或只针不灸,国外有针无灸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尽快更好地继承灸法,挖掘其在临床上的特色和优势,加以整理、提高、创新并给予推广,已成为当代针灸研究生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培训课件.ppt
-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docx
- 毕业论文低频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doc
- S2168001-社会计算导论-智算学部.pptx
-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规程》.pdf
- 对企业有利的劳动合同.docx
- 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做有温度的班主任》宣讲演讲PPT课件.pptx
- 答案-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docx
- 大学物理 II-(热学、振动和波、光学、量子)(北京交大)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专项复习】2024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8)比的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及比的应用(知识归纳+典例精析+拔高训练)(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