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子规》
唐: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在三峡之间,有一座云安县(今重庆云阳县),沿江两岸一排排阁楼,屋顶的瓦铺列和鸟翼一样整齐。阁楼的两边,被山中高大的树木包围掩映,整日里都有子规鸟在树上啼鸣。
春风缓缓吹来,枝叶随风舞动,晚上枝叶飘落,夜色愈加凄冷。满怀客愁的人,哪能忍心倾听子规的悲鸣?偏偏此时的子规鸟,却故意傍人低飞,悲鸣不已。
杜甫自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吴越,与李白、高适壮游梁宋、齐鲁,到后来进入仕途,到处漂泊,居无定所,即使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是在一艘小船上孤苦伶仃地去世。
对诗圣来说,“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两句诗用在他身上是非常贴切的。
765年,诗圣已经是一位五十四岁的老人了,距离他去世还有五个年头。他流落在三峡周围的云安县,一天晚上,“日暮客愁新”的诗圣听着子规鸟的悲鸣,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圣思乡难归的内心悲哀。
诗圣心怀天下,他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子规鸟啊,你真不该打扰这位可敬、可怜的老人。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好朋友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要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您,直到夜郎以西。
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当时在扬州的李白,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独具特色的送别诗。
诗仙就是诗仙,不服不行,他想象之丰富,思绪之浪漫,绝非常人可比。在这首诗里,他赋予“愁心”以物的属性,而明月,则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它将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同情、关切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遭遇不幸的朋友。
这首诗里的子规,用它的悲啼,提醒了李白,王昌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他遭到了诽谤,真是冤枉啊。
三、《送杨长史赴果州》
唐:王维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杨长史是王维的朋友杨济,长史是官名,相当于地方的秘书长。杨济后来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761年,杨济要赴蜀任职,在为他送行的时候,王维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这首诗的首联表明了王维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中间两联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王维又善于用数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具有绝俗的诗情画意。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这一联,是说分手之后我们只能一同欣赏明月,你要多听子规啼鸣,而早日归来。表达了王维对分别后情景的想象和对友人的殷殷嘱托。
当你背上行囊,从此一个人走,作为好朋友我感同身受。从此,虽然我们身处两地,却日月同天,我会在这儿等着你归来。
王维希望,要子规鸟多多啼鸣,让他的朋友听了能心生思归,早日归来。
四、《子规啼 》
唐:韦应物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夏天夜晚寂静,高高的树林滴着雨露,南山的子规鸟儿,哀婉地啼叫一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
邻家孀妇抱着孩子在伤心地哭泣,我呢,也独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知何时才能挨到天明。
韦应物的这首诗,寄情于景,用凄凉的环境衬托出悲伤的心情,给人以压抑悲苦之感。表达了韦应物关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韦应物出身高贵,少年时期是个纨绔子弟,后来发奋读书学习,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一位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员。这首诗里的子规,提醒着韦应物“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五、《子规》
唐: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蜀国的国君冤死已经很久了,他的冤魂所化的子规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如果历代的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这首诗表面写鸟,实际是写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表达了顾况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顾况,字逋翁,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大画家、鉴赏家。他最著名的故事与白居易有关。
白居易年轻时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那时候应试有一个诀窍:“行卷”,就是将自己得意的诗文编成一个卷轴,呈送给德高望重的官员或者文豪,以求得他们的赏识和推荐。
白居易就决定向顾况行卷,在顾况家里,白居易报上了姓名,顾况仔细地瞅了白居易很久,幽幽地说道“居易呐,长安可是国际化大都市,米价昂贵,在此居可不易啊!”
白居易赶紧呈上行卷,顾况接过一看,首篇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