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3.100
C 70
备案号:25461—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O 4205—2008 代替 LD 38—1992
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personal respirable dust in mine
2008-11-19发布
2009-01-01 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 布
I
AQ 4205—2008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采样对象的确定原则 2
5 仪器 2
6 采样 2
7 数据处理 3
8 数据统计 3
AQ 4205—2008
前 言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LD 38—1992《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 LD 38—199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按照GB/T1.1—2000 有关要求对标准的格式和表述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b) 将 LD38—1992 中的工人群改为作业人群、受测人员改为“采样对象。
c) 删除了 LD38—1992 第1章中的放射性矿山粉尘和。
d)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
e) 术语和定义中,“呼吸性粉尘采用了GBZ2.1—2007 中3.8内容,将 LD 38—1992 的“接触浓 度改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且参考采用了GBZ2.1—2007 中3.1.1内容,修改了3.5、3.6定 义内容,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浓度”定义内容。
f) 删除了 LD 38—1992 中有关测定周期内容。
g) 参考相关国家标准修改了 LD 38—1992 中3. 1内容。
h) 将 LD38—1992 中有关矿山企业和“矿尘分析中心内容合并,同时修改了文字表述。
i) 根据现实情况修改了LD 38—1992 中3.5“采样”内容。
j) 取消了LD38—1992 的3.6样品的包装与传递,将其部分内容放入采样中。
k) 修改了 LD 38—1992第4章内容,增加了“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1) 删除了 LD38—1992 的附录,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引用了相关国家标准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国平、李晓飞、张开业、程钧、谷庆红。
1
AQ 4205—2008
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矿山和选矿厂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纤维性粉尘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含量
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AQ 4204—2008 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呼吸性粉尘 respirable dust
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 μm 以
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 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GBZ 2.1—2007,定义3.8]
3.2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h 工作日的平均接触浓度。
3.3
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 personal sampler for respirable dust
适用于个人佩带的采集呼吸性粉尘的装置。
3.4
呼吸带 breathing zone
佩带者鼻子前方半径为30 cm 的半球区。
3.5
接尘作业人群 workers exposed to dust
在作业过程中接触粉尘的所有作业人群的总称。
3.6
采样对象 monitored worker
指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的作业人员。
2
AQ 4205—2008
3.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B 1300-2018CN 带电爆活门的气瓶安装安全操作规程.docx
- CB 1293-2018CN 鱼雷传爆序列通用规范.docx
- CB 1290-2018CN 舰船直流不间断电源规范.docx
- CB 1288-2018CN 舰用直升机牵引装置通用规范.docx
- CB 1280-2018CN 鱼雷包装箱通用规范.docx
- CB 1279-2020CN 鱼雷总装技术要求.docx
- CB 1278-2018CN 鱼雷爆发器装配安全操作规程.docx
- CB 1277-2018CN 鱼雷爆发器通用规范.docx
- CB 1272-2018CN 舰船武器及其特种装置图形符号.docx
- CB 1269-2018CN 鱼雷电动舵机规范.docx
- AQ 4204-2008 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docx
- AQ 4203-2008 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docx
- AQ 4202-2008 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docx
- AQ 4201-2008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docx
- AQ 4129-2019 烟花爆竹 化工原材料使用安全规范.docx
- AQ 4128-2019 烟花爆竹零售店(点)安全技术规范.docx
- AQ 4126-2018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审查规范.docx
- AQ 4125-2014 烟花爆竹 单基火药安全要求.docx
- AQ 4121-2012 礼花弹生产安全条件.docx
- AQ 4115-2011 烟花爆竹防止静电通用导则.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