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风景名胜区.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上饶市的景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01地理位置景区文化景区历史地理环境目录030204 05自然资源旅游信息风景名胜获得荣誉目录070608 基本信息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故名。三清山风景区总面积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3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526.6平方公里,其中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为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景区有南清园、西海岸、三清宫、梯云岭、玉京峰、阳光海岸、玉灵观、三洞口、冰玉洞、石鼓岭十大景区,三清山更是道教名山,共计有景观景点达1500余处,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东部门户玉山、德兴两县(市)交界处,东与浙江省开化县、常山县接壤。地理坐标是东经118°03’、北纬28°54’。周边有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和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公路连通。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具体详尽的位置是:位于上饶市玉山县怀玉乡、南山乡、紫湖镇大部分范围和德兴市皈大乡小部分范围内。东距浙江衢州90千米,南距福建武夷山120千米,西距上饶市78千米,北距德兴市85千米,距安徽黄山市263千米。玉山县城是距离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最近的城市,距三清山风景名胜区50千米,有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公路紧密相连。三清山景区 景区历史 景区历史晋代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著名道士葛洪,约在东晋升平年间来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炼丹。唐乾符年间,紫金光禄大夫、信州太守王鉴,暮年携家隐退在山下的大源坞(今德兴反大乡引浆村)。宋乾道六年(1170),王鉴的第十代孙王霖创建三清道观,后因世乱荒年,道观毁。明景泰年间(1450-1456),王鉴的第二十八代孙王祜,在旧基再建三清宫,并沿途设景,增设殿宇,并施田以膳羽士。当时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孙原贞为其手书“三清宫”坊额,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乃因此日渐闻名遐迩。清代,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天姿国色吸引着八方游客,时有名人程云吉、程一先、毛九瑞、肖立选、陈壎、程光壁、余朝楷等先后上山观光,浙江、安徽等省香客亦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进香。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得到发展。而在清末和民国期间,由于连年战乱,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一度衰落:在近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是皖浙赣闽边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展对外贸易,粉碎了国民政府的封锁,成为苏区食盐、医药、布疋等物资的重要供应站。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列为全省四个旅游区之一。1985年,成立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1988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文化 民间传说道教文化景区文化 道教文化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时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周)圣元年(639),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

文档评论(0)

读书笔记工作汇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读书笔记工作汇报教案PP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