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及头晕详解.pptxVIP

  1.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尼埃病及头晕详解第1页/共164页 晕---什么感觉?第2页/共164页 第3页/共164页 Page 4 眩晕是运动性幻觉,表现为环境或自身的旋转、滚翻、倾倒、摇摆、漂移、浮沉 第4页/共164页 鉴别: 1 头昏 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多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慢性贫血)等所致。 2 头晕 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于行立起坐中加重。 (1)眼性头晕 (眼肌病)(2)深感觉性头晕( 3)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第5页/共164页 概述 Outline 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首次发病年龄以30-50岁居多,单耳患者约占85% Ménière’s disease is a disorder of the inner ear that causes severe dizziness (vertigo), ringing in the ears (tinnitus), hearing loss, and a feeling of fullness or congestion in the ear. Ménière’s disease usually affects only one ear.第6页/共164页 1、关于耳聋 2、关于耳鸣第7页/共164页 第8页/共164页 1861年法国医生P.梅尼埃尔在杂志上发表过4篇有关眩晕的文章,对临床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后世学者对屡发上述症状者,即以梅尼埃尔氏综合征命名1972年确定了因膜迷路积水引起的眩晕、耳聋、耳鸣的疾病统一采用梅尼埃尔氏病的命名命名第9页/共164页 解剖anatomy第10页/共164页 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 前庭 半规管 耳蜗耳蜗半规管前庭、耳蜗面神经咽鼓管耳甲腔第11页/共164页 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平衡听觉balancehearing 解剖和功能: Anatomy and function前庭vestibular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耳蜗cochlea第12页/共164页 卵圆窗耳蜗神经耳蜗前庭神经前半规管外侧(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壶腹前庭内耳Inner Ear:第13页/共164页 椭圆囊 (椭圆囊 斑有位觉感受器)球囊 (球囊斑有位觉感受器) 连合管耳蜗内淋巴囊前(垂直)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水平(外)半规管第14页/共164页 -骨迷路第15页/共164页 迷路液(内、外淋巴液)四个功能:通过迷路液进行细胞代谢物质的交换,给感觉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因耳蜗螺旋器感觉细胞间,没有微血管网分布)提供能量转换所需的化学环境(将中耳振动能转变为内耳的神经冲动)迷路液与镫骨底板振动的能量转换迷路液控制迷路内压力的变化第16页/共164页 外淋巴液: 生成部位存在争议:脑脊液学说:鼓阶外淋巴腔经蜗水管与蛛网膜下腔交通血液超滤学说:外淋巴由血液流经迷路毛细血管滤过而成双重起源学说:大部分血液超滤,小部分脑脊液,比较合理解释起源第17页/共164页 膜迷路结构 血管纹(stria vascularis)位于蜗管外侧壁,为特殊的含毛细血管的复层上皮,可产生内淋巴内淋巴管从椭圆囊分出后即走行于前庭水管内,末段逐渐扩大成囊状,称为内淋巴囊。第18页/共164页 内淋巴液:外淋巴滤过形成学说(1958年)局部细胞分泌学说:耳蜗血管纹、前庭椭圆囊和壶腹嵴暗细胞分泌产生corti淋巴脑脊液内淋巴囊对内淋巴的容量及流体静压起调节作用。内淋巴囊分流减压术治疗顽固性美尼尔氏病成功率约70%,是代表性手术第19页/共164页 内淋巴的循环有两种学说:①纵流学说。1927年提出,认为内淋巴是血管纹产生,经联合管流向圆囊,最后经内淋巴囊进行吸收。这一传统学说至今为多数人所接受②辐流学说。1958年提出,认为内淋巴是透过前庭膜的外淋巴所构成。血管纹起选择性吸收的作用,维持内、外淋巴的离子交换,保证内淋巴的高钾水平第20页/共164页 声波外耳道鼓膜的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听觉的形成过程第21页/共164页 平衡生理 人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三个系统的协调作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其中以前庭功能最为重要 静平衡 椭圆囊和球囊(感受直线加速度)动态平衡 半规管(感受旋转运动) 第22页/共164页 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第23页/共164页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